团委概况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资料下载 求是青年报 工作研究 各类专题 党员之家
 新闻动态
团委新闻
-  办公室
-  组织
-  宣传
-  文体
-  素质拓展
-  学生科技
-  青年工作
-  社会实践和志愿者
-  其他
青春风采
院系动态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团委新闻 > 其他
绚丽华章暂落幕 灿烂征途由今始
——一次社团人的聚会和一场与社团指导教师的面对面交流
阅读次数:3952 [2010-06-20]

青春绽放社团梦,百卉含英竞芬芳。617日晚2010年浙江大学学生社团建设月闭幕式暨首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特别贡献奖获得者访谈活动在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140室隆重举行,为历时一个多月的学生社团建设月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副书记沈黎勇、浙江大学学生社团指导中心主任张栋梁、浙江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吴光哲参加了本次活动。作为首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学生梵音剧社指导教师李五一,红十字会学生分会指导教师单丽霞,学生黑白剧社指导教师桂迎等应邀出席了现场访谈活动。

百年浙大,孕育缤纷社团;悠悠文化,缔造求是精魂。2010年是浙江大学建校113周年,又恰逢竺可桢校长诞辰120周年,为推动浙江大学学生社团在制度建设、文化繁荣、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于20105月至6月开展了浙江大学学生社团建设月系列活动,此次闭幕式暨访谈活动旨在展现学生社团“社”彩缤纷、百“团”争鸣的精神风貌,彰显浙大学子求是创新之魂、青春活力之势,并向长期以来对学生社团的成长予以关心和帮助的指导教师们致敬。

 

梦想扬帆,百团争鸣竞芬芳

傍晚640分,闭幕式正式拉开帷幕,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副书记沈黎勇首先致辞。他深情地回顾了自己与学生社团的不解之缘,称赞学生社团为校园文化建设认为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育人工作的重要阵地。近两几年来,浙大通过强化学生社团联合会的作用,推动学生社团品牌化、制度化、有序化建设,其欣慰地看到浙大社团渐渐走出了一条“小活动、广受众,小品牌、多层次,小社团、大文化”的浙大社团发展之路。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沈黎勇老师宣布2010年浙江大学学生社团建设月正式闭幕。

据悉,本届社团建设月从社团制度、社团品牌、社团人才队伍、社团文化内涵等出发,开展了学生社团开放日、学生社团精英班、年度学生社团评奖评优、“成长之路”社团骨干系列培训、学生社团发展研讨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从而多角度、多维度地提升和完善浙江大学“社”彩缤纷、百“团”争鸣的社团文化。能文能武、亦动亦静,求是园内的社团展现着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张扬着年轻一代的独特个性,为浙江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若道校园风景,当属百团争鸣,在校园这个大舞台上,百家社团争奇斗艳,于姹紫嫣红中开出独树一帜的品牌之花。为发挥优秀社团的旗帜引领作用,进而推动学生社团健康、蓬勃、可持续发展,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评选出了2009年度浙江大学示范性社团、十佳学生社团、优秀学生社团及十佳社团干部、优秀社团干部。在活动现场,李五一、单丽霞、沈黎勇等老师先后为这些荣誉称号的获得者颁奖。

 

 

 

为展现浙江大学学生黑白剧社重建20周年以来的历史长卷,黑白剧社马嘉祥为现场观众演绎了黑白剧社的戏剧韶光。“我爱黑白,我爱黑白带给我的彩色生活。”黑白剧社社员的一致心声赢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之后,浙江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会长王炳文代表“十佳社团干部”获得者发言。她回忆了在红会经历的美好时光,畅谈了红十字精神对自身成长的意义所在。这种对“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执著追求,亦是其他社团所要秉力学习的精神信仰。最后她祝愿红会下一个50年更加辉煌,也希望校园内百团争鸣、共舞华章。

 

激情启真,一心奉献写春晖

随后,首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特别贡献奖获得者访谈活动正式开始。在现场,近三百社团人与李五一、单丽霞、桂迎老师零距离地交流,聆听着老师们携手社团、共历风雨的故事。这些故事凝聚着老师们的心血,珍藏着老师们的付出与感动,为同学们诠释着“奉献”二字的力量。

“近在咫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三位老师的脸上已然有了岁月的痕迹。他们虽已过风华正茂,却依然有着青春激扬的年轻的心。他们把青春和热情化为学生社团的助推剂,帮助我们的学生社团一步步地走向成熟。”这是访谈结束后,一位社团人倍受感动后的内心吐露。

 

 

 

一接过红十字会的棒子,单丽霞老师便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投入了26年。从部队走进学校医院,工作的环境和性质虽然变化了很多,然凭借着爱与奉献的精神,她边干边学,和同学们一起摸索,一心为红十字会的发展着想,即使如今退休了,仍是心系着红十字会的明天,“红十字会提倡的人道、奉献、博爱也应该是同学们在生活中追求的精神。这是一项没有界限的事业,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相信浙大红十字会不仅是高校中最早成立的红十字会组织,更会是最好的一个。”

“戏剧,就是一群人一起做一件快乐的事。对于校园戏剧,最重要是同学们通过戏剧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在戏剧表演中从他人的角度看人生。”当桂迎老师对戏剧的那份热情遇上一群意气风发的大学生,黑白的世界瞬间幻化成色彩斑斓。他们在生活中创作戏剧,又在戏剧中思考人生,他们犹如校园里的一束光芒,绽放出一朵朵迷人的戏剧奇葩。

当一群爱好戏剧的同学走入李五一老师的视野,他为他们奉献了无条件的关爱。一句“演什么事先告诉我”,在每一位梵音人心里亮了一张警示牌;一句“有困难及时打电话给我”,又抚平了每个人心中的不安。关心学生活动的李老师对社团有着更深的理解:“同学们在社团活动中得到的收获是很宝贵的。成功或是失败,都是他们自己收获的财富,尤其是失败。在大学中,多经历些挫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信仰导航,扬蹄奋进当弘毅

对于同学们而言,社团几乎是大学生活少不了的一课。对于老师们而言,社团则是他们爱心和热心传播的载体,也是他们和同学们接触、交流的枢纽。学生社团承载着师生两方面的梦想和情感,老师们在述说他们的感动时,也道出了他们心底更深远的希冀。

“看了梵音的戏剧,我也学到很多东西,在收获很多愉悦的同时,个人的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升。社团是同学们基于共同的兴趣而形成的,就应该让同学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做喜欢的事,老师就应该持有服务的精神,不是管而是助。”李五一老师如是说。

 “可以说我自己在工作中也学到了很多。同学们的奉献精神也很大的激励了我。在红会的工作也同样陶冶了我的情操,和同学们在一起总能感受到满载的幸福。浙大的学生都拥有很高的素质,希望社团间能够加强交流,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红十字活动中来,奉献大家的爱心。”单丽霞老师如是说。

“因为喜欢,所以愿意投入;因为投入,所以我发现要做好一件事就需要不断的提升,要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在对黑白、对戏剧的实践中,我也从学生的身上学到很多,自我也要求要能够与时俱进。大学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的思考,孩子们就应该在大学培养起自己的兴趣。”桂迎老师如是说。

三位老师从他们的实际体会出发,为浙大社团发展提供了很多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面对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同学们用百倍的热情欢迎这些关心学生、关注社团的指导教师们,因为他们能为同学们提供指引,帮助同学们解决遇到的每一个困难,给予同学们精神上的鼓励。社团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一条可圈可点的发展之路,同时,社团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特性正成为校园文化长廊中璀璨的一幕。

 

 

 

一弯青春的灵动活水,一坛文化的陈年佳酿,皆由社团这片源泉而来。而在社团发展前行之路上,社团指导教师孜孜不倦的付出为社团发展注入了一股充实的力量。一路走来,成果斐然,指导教师们以热心、诚心、真心帮助百家优秀社团不断走向成熟,在浙大这片沃土上百花齐放,在携手向前的过程中,共同营造了校园文化的靓丽风景。社团斑斓多姿,秀出学子蓬勃朝气;建设卓有成效,展露校园崭新气象。作为对学生社团工作的一次检阅,社团文化节、社团建设月、社团开放日等大型综合性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社团、投身实践、陶冶情操和完善自我的广阔舞台。

不愁良宵尽,自有珠英来。尽管2010年学生社团建设月已然落下帷幕,但所有社团人一直坚信,社团建设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璀璨辉煌!

 

 

 

 

作者:张巧琼 朱怡 摄影:冯佳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