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吸取全球高校优秀学生组织工作经验,加强对我校学生骨干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骨干的全球化视野,浙江大学团委选拔了18位校、院两级优秀学生骨干,在李达三·叶耀珍学生国际交流奖励基金的大力支持下,于2017年8月13日-8月19日赴新加坡、香港4所知名高校进行了为期7天的以“探究学校历史文化与学生组织特色”为主题的暑期调研活动,学习了解新加坡、香港两地知名高校的历史文化及优秀学生组织特色与管理运行模式。

8月13日晚,交流访问团经香港转机抵达了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开启了新加坡的访学活动。
第一站,交流团来到了新加坡管理大学(以下简称新大)。这所亚洲顶级的财经类院校,拥有无校门校墙的设计和商业中心的优势地理位置,让新大融于市井服务于民,也提供新大学子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在地下,一条精彩纷呈的通道串起新大主要的5栋专业学院楼。曲折的步道中张贴了制作精美的活动回顾照片和各色各样的社团海报,还开设了舒适的学习区域、专业的电子产品维修点等功能区。在新大研究生同学的带领下,交流团边行边问,初步了解新大的特色社团文化和学生组织架构。
作为新加坡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新加坡国立大学(以下简称国大)无疑在最大程度上为我们展现了新加坡高校文化的多元性。在学生事务中心,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Professor Pang等三位老师和国立大学学生会的几位同学一起欢迎了交流团的到来并介绍了国立和浙大的交流历史。随后两校同学就各校校史、学生会组织架构、社团风采和部分颇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活动进行深入交流。国大一年一度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flag day,始于1959年的福利周,后几经发展成为国立的特色学生活动,其旨在通过一系列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募捐善款,一方面锻炼了同学的活动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提升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而浙江大学始创于2014年的学生节虽然至今只举办了三届,但其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影响力上都不逊于flag day,增强了学生在求是园的归属感,无论是flag day 还是学生节都是两所学校独有的校园文化名片。

新大和国大的参访结束后,交流团来到了位于新加坡西部的南洋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南大)。这个多年来雄踞QS世界年轻大学排名前几位的高校用它的开放与包容完美地诠释了如何在保留东方韵味的基础上汲取西方教育的精华,浇筑出富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化现代化高校。在南大的标志性建筑-“蜂巢”中,来自南大国际外事部的老师热情的为交流团介绍了南大青春而辉煌的历史,并带领交流团参观了这个集多功能的学习中心。在交流中了解到,在南大除了部分大型基础课程需要在阶梯教室开展外,其余各类课程都是以group的形式开展,即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中都必须参与到课程讨论之中,这种双向的交互沟通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进一步了解,亦有助于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和启发。在与南大老师惜别后,来自浙大的学长学姐带领交流团参观了南大校园,感受这所自然中的高等学府对现代人文艺术的追求和对学术科研的探索。

结束新加坡的行程后,交流团经飞机抵达香港国际机场,开启了香港的访学之旅。
交流团应邀来到香港中文大学参观访问(以下简称港中大)。港中大作为香港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大学,旨在培养既具有专精知识又有处世智慧的人才。在学生会议室,港中大外事处的的老师们和本、研学生会的同学们热情接待了交流团的同学们,并介绍了港中大的学生培养模式和特色活动。从中同学们了解到,港中大追求的是“全人教育”,除了特色的书院制度外,港中大实行的全宿制管理和“组爸妈”制度,让每一位入学的本科生能够更好的适应、融入社会。交流会的最后,中大学生骨干与交流团成员就活动宣传策略、讲座内容规划等一系列学生组织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有来有往,气氛十分热烈。

8月19日交流团启程回杭,在依依惜别中,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新加坡、香港的交流带来的不止是团队成员间深厚的友谊,还深入了解了新、港两地高校学生骨干培养的特色,学习了其教育教学模式,极大的开拓了成员们的国际视野,收获颇丰。
图/詹芳蕾
文/张昕涵 柳梦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