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概况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资料下载 求是青年报 工作研究 各类专题 党员之家
 新闻动态
团委新闻
-  办公室
-  组织
-  宣传
-  文体
-  素质拓展
-  学生科技
-  青年工作
-  社会实践和志愿者
-  其他
青春风采
院系动态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团委新闻 > 其他
来一场青春的盛宴
——“百团争鸣求是园”的靓丽风景线
阅读次数:3104 [2010-09-30]

《浙江大学报》2010930日(第376期)

校报学生记者 张巧琼

 

又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浙江大学一年一度的学生社团统一纳新“百团争鸣”活动在紫金港校区文化广场如火如荼地进行。已经姗姗步入大学生活的大一新生们,当他们走在梦想大学的土地上有着如沐春风的喜悦。这一刻,对梦想的描绘在心中重又展开,对未来的憧憬如绚烂烟花,顿时将一颗青春的心填满,闪耀着艳艳红光。

社团,作为大学校园中学生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然而然地成为新生们心中的绚烂舞台,成为了众所瞩目的焦点。

 

锻炼、朋友、归属——新生口中的高频率词汇

在与新生同学的交流中,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对社团浓厚的好奇心和高度的参与欲。当问及原因,他们的反应多种多样,答案也各有不同。总结起来大致是这么几点:

“大学之前,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埋头读书,为高分、排名。都说大学是自由的天堂,所以想要经历一些新的事物,弥补对能力、爱好等方面培养的缺失。”

“大学是一个社会的缩小版,作为社会的跳板,大学里得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应该是兴趣、能力、人脉等多方面的。社团恰恰是一个很好的媒介。”

“只是想在偌大的校园里找到一份归属感,得到一群惺惺相惜的朋友,多一种学习以外的经历。仅此而已。”……还记得高中课堂上,老师以大学的自由作为诱饵,引发大伙儿的冲劲和拼劲。心中的大学地位似乎与天堂处在同一高度,神圣而美好。学长学姐们返校,也会向大家展示他们学校丰富多姿的社团活动。图片中灿烂自信的笑容,成为大家的向往;学长们从容干练的谈吐,成为大家心中的崇拜。社团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在新生中具有普遍的认同。

因此,当新生们终于走进大学,社团便成为他们竞相追逐的目标,成为他们梦想拼图的第一块板。

 

“社”彩缤纷,百“团”争鸣——你来点将

面对同学们的热情,各大高校自然也相当重视,学生社团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

在浙大,学生社团建设一直深受重视。目前,学校具有140余家大小学生社团,主要分为兴趣爱好类、实践公益类、学术科技类、理论学习类四大类。

多数社团是由学生自己组队发起的,然后经过学生社团联合会方面的审核注册,正式成为社团百花园中的一员,并朝着社团的目标发展壮大。

在社团中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确实是一条不错的捷径。

兴趣爱好类社团听起来比较和玩靠边,但是他们的存在若只是玩这么一个目标的话,存在的时间定然不能长久。有种说法,玩得精也是种能力。而浙大校园中的这类社团正是随便拉出一个都称得上有模有样的。比如以校园戏剧为核心的黑白剧社和梵音剧社两大戏剧类社团,在各自的舞台上都演绎了非凡的精彩。《辛迪·蕾拉》、《迷城》、《赵氏孤儿》、《称心如意》等剧目,都是浙大师生耳熟能详的经典。

公益实践类社团以公益为活动宗旨,以实践为行动路标。其中较突出的有获得五星级社团称号的学生三农协会及红十字会学生分会。此类社团会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扩大活动面,提升活动质量。依照往年经验,此类社团极具人气,对“三农”民生的聚焦,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对环保热门话题的关注等等,彰显着当代大学生与时俱进及脚踏实地。

学术科技类社团可以说是学生课余在知识海洋拓宽学识的平台。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探索者协会、法学研究会、模拟联合国协会、心理健康协会、机器人协会等等,同学们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更在交流切磋的过程中获得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更独特的思考视角。

理论学习类社团目前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一个社团,但是单而不一。研究会主要是对中国国情的探讨研究,积极保持精神先进。

四类学生社团各展芳华,在校园文化的花圃里呈现着“‘社’彩缤纷、百‘团’争鸣”的壮美图卷。浙江大学学生社团有的从战火纷飞的年代走来,历尽沧桑;有的成立于新世纪,蓬勃激昂;有的着重于兴趣爱好,同道相谋;有的致力于公益实践,青春飞扬。

新鲜的血液,清新的灵动,浙大学生社团也满怀激情和热情欢迎新生力量的加入。

 

梦想、激情、信仰——我来支招

现在,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渐渐步入正轨,各大学生组织的纳新活动,更加让期待加入学生社团的同学们蠢蠢欲动。

今年,浙大正式将“百团大战”更名为“百团争鸣”,在学生社团联合会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全校百余家社团将根据安排在紫金港校区文化广场上统一设摊布展,尽显看家宝贝,各施浑身解数,场面异常火爆。社团工作人员不厌其烦的解惑以及甜美友好的笑容很容易让人冲动下手,等反应过来就发现自己加入了过多的社团。所以在此给大家支几招。

首先,认真思考想在大学收获什么,是某个兴趣爱好的发展,还是某项技术的深入掌握,又或是某个具体能力的提升?这样面对火热的场面和热情的邀请就不至于忘乎所以了。

其次,切莫为了社团而社团。当身边的人都找到了组织,切莫心急;当身边的人都奔向同一个组织,切莫跟风;当身边的人都无所谓的晃荡,切莫懈怠。合适的学生社团可以发挥你的特长和能力,可以激发对生活的热情,保持拼搏的劲头。

最后,在加入社团之后应当有承担任务的责任感。既然是为了锻炼自我,就不应该半途而废。大学,可能是最后一个允许我们犯错误的地方。因此,要敢于尝试,不怕犯错,在摸索和总结中才会有更快的成长。

对于浙江大学来说,大类招生的形式加上自主选课的人性化管理,让同学有较大的自由安排学习与生活。但也因为如此,班级的概念被弱化。相对于被动组成的班级,自主选择的社团则更加能够带来家的归属感。而“小活动,广受众”、“小品牌,多层次”、“小社团,大文化”的社团发展理念也让社团人更加直观的面对一个组织,得到管理、协调、交流等技能的交集锻炼。浓厚的社团文化建设已成为求是文化熏陶的一个独特途径。社团可谓是是一本高于课本、高于生活的大百科书,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书目。

夏天逐渐步入尾声,而社团带来的火热才刚刚开始,愿校园里这群怀抱梦想刚起航的“船帆”找到方向,释放一场青春的激情,拥有一段铭刻的旅程。

作者:校报学生记者 张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