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午,春日明媚的阳光洒落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文化广场、紫金港剧场、风雨体育馆、紫云篮球场、体操房四处场地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就在这一天,浙江大学首次大型学生社团开放日在校园内成功举行,浙江大学学生三农协会、红十字会学生分会、黑白剧社等100余家学生社团以社团开放日为舞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浙大的社团开放日活动由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外名校的成熟做法借鉴而来,摒弃以往的单一形式,今年的开放日更贴近社团,贴近学生,旨在让众多师生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地接触到“社”彩缤纷、青春激扬、百“团”争鸣的浙大社团,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共同推动大学的育人工作。
社团开放日,开放的是青春。在这片梦想铸就的舞台上,年轻的学子用自己的激情谱写社团的绚彩华章。社团文化现场展示、社艺嘉年华、社团人才艺大赛、社团文化衫现场秀、“社团之夜”大型文艺汇演……在浙江大学的社团开放日上,各家社团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既展现了自己的特色,也彰显了浙大学子求是创新之魂、青春活力之势。能文能武、亦动亦静,缤纷社团丰盈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张扬着年轻一代的独特个性,燃烧着律动的青春激情。
社团斑斓多姿,秀出学子蓬勃朝气;建设卓有成效,展露校园崭新气象。在参加的同学看来,社团开放日不啻是一场青春的盛宴,一次梦想的节日。挥洒青春,播种希望,执著梦想,燃放热情,这片舞台,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社团开放日,开放的是文化。红笺细写社团情,彩笔精描文化吟,每一个社团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图腾。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社团文化承担了活跃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素养的积极作用。而在现实中,一个社团往往无法通过自身单一的行动,来达到充分宣扬校园文化的目的。社团文化理应有一个汇聚交融的场所——不妨可以将之定义为一个“大染缸”——大学生在这里,能染上众家社团的色彩,充分体验到社团文化的精彩性。百家社团的缤纷色彩,将组成校园内一道最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在社团开放日中,各色社团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彰显,而同时,缤纷多姿的社团文化又给了校园中的学生一个甄别比较、选择最优的机会。开放促交流,开放促合作,开放促探索,意识到自身局限性的社团将在传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将社团文化建设史谱写成一部继往开来、不断求索的鸿篇巨作。当今社会中,如何解决大学校园里的文化匮乏与遗失问题,浙大以“‘社’彩缤纷、百‘团’争鸣”为主题的社团开放日或许能给人们一些启示。
社团开放日,开放的是心态。在通识教育和大类培养的背景下,大学里班级的概念趋于模糊化,群体感和归属感的淡化构成了当代大学生的集体困惑。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社团恰好缓和了这种趋势,为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搭建了一个恰如其时的平台。由于社团属性往往代表了社团成员的某一部分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在这个群体中的人便容易产生交集、发生共鸣,乃至进行心灵深层次的互动交流,社团的向心力、凝聚力便是由这种共性所产生的。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共性同样会让一个社团囿于小众意识,甚至可能出现排他倾向。在这时,进行社团之间、社团成员与非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便显得格外重要。
社团开放日便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让众多个性鲜明、特色相迥的社团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融入百家社团的大天地。即使只是在广场上摆一个摊位来秀自己的经典活动,社团也能拓展视界,吸收更多优秀社团的精髓,并展现自己的独有魅力。对于定位类同的几家社团来说,他们可以看看别人做得如何;而对于定位迥然不同的社团,更可以进行跨领域的思考,换一种视角,在另一份思想的洗礼中,感悟别样的社团精神,锻造海纳百川的胸怀,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青年。总而言之,社团心态的开放,并非磨灭个性,而是一次取长补短、反思自我、互助共赢的过程。
古语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浙江大学的社团开放日站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制高点,集思广纳,兼容并包,使学生能歆享每个社团文化建设的新成果。一弯青春的灵动活水,一坛文化的陈年佳酿,一片心态的恣肆波浪,皆由社团开放日这片源泉而来。了解、碰撞、交融、传扬,这样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校园是缤纷社团的舞台,更是学生成长的心灵之园。
相关新闻链接:青春绽放社团日 百卉含英竞芬芳——浙江大学大型学生社团开放日活动成功举办 http://www.youth.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317&object_id=6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