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晚的紫金港阴雨绵绵,而在国际会议中心140室,却是满场的欢笑与激情。由“浙商教父”鲁柏祥老师倾情奉献的“管理者的角色”主题讲座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作为浙江大学学生社团骨干系列培训的首场讲座,“管理者的角色”拉开了2010年学生骨干培训的序幕。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副书记沈黎勇、书记助理杨峥、社团指导中心主任张栋梁等应邀出席,浙江大学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负责人、青马学员以及慕名而来的同学们参加了讲座,共同思考管理者的角色,收获不一样的管理魅力。
在主持人简短的介绍之后,沈黎勇老师首先致辞。他以诚挚的话语表达了对鲁柏祥老师的欢迎,高度评价了鲁柏祥老师对社团工作的关注、对社团骨干成长的关心;同时,沈老师还寄语学生骨干要多学习、多思考,积极培养能力、增强素质,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鲁柏祥老师笑容满面地走上讲台,为大家讲授生活中的管理智慧,并着重探讨了应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他先从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的缘由谈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说明了管理的重要性。面对一张张求知若渴的脸庞,鲁老师以一贯深入浅出的讲课方式娓娓道来,为学生骨干们奉上了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精彩讲解。
在演讲中,鲁老师以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打的”过程作为传授案例,用这样一个简单通俗的例子引起同学们的思考。他将“打的”与管理学中的基本理论进行透彻的比较分析,形象的将乘客、司机与轮子分别比作管理学中的三种角色,并就不同角色所对应的不同职能进行了精彩的阐述,着重强调了准确定位角色及角色的转换的重要性。
鲁老师的论点对在场的社团骨干有很大的启示。他提出“一个社团首先要制定制度,然后要使各要素结构化、层次化、系统化”。联系社团架构,准确把握角色的定位与转换是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所应思考并加以实践的必要方面,只有如此才能推动社团的健康发展与有效建设。
鲁老师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语言,轻松激情的演讲风格使整个会场高潮迭起。会后,一位学生骨干很欣喜的表示:“真是不虚此行啊。鲁老师寓教于乐,在笑声中我收获了很多,让我想通了在组织社团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困惑。”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争相提问。问题中有关于角色定位的,也有关于如何做一名好的管理者,还有同学提出了与老师不同的观点,鲁老师都一一耐心解答。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与交流中,“管理者的角色”讲座成功落下了帷幕。

在2010年浙江大学学生社团建设月及第四届社团精英班即将拉开帷幕之际,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社团骨干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完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社团文化,在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浙江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将于2010年继续深入开展系列系列社团骨干培训。作为系列培训的重要一步,此次讲座邀请鲁柏祥老师讲述“管理者的角色”,旨在提高社团骨干的综合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社团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