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至6月1日,浙江大学第十期“薪火”团干研修计划之井冈山专题培训班在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成功举行,来自浙江大学团委机关人员、各院系(青工单位)的50余名专职团干部参与培训。此次培训旨在借助老区独特的革命历史资源优势,采取现场教学、课堂讲授、互动交流等多种教学形式,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团干部理论素养,激励团干部在革命先烈精神的引领下进一步加深对新时代团学工作的思考,以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浙江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吴维东、井冈山基地管理中心教研处副处长肖小军、培训班班主任高亚康出席开班仪式。
革命历史重追忆,烈士陵园泪满襟
基地管理中心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主任刘文兰老师为学员们带来一场主题为“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的讲座。刘老师从“井冈山斗争史”“袁文才、王佐被错杀之谜”“井冈山精神内涵及其价值”三个层面生动全面地向学员重溯了当年革命的历史细节,还原了历史真相。在“三湾改编”的情景教学中,肖建兵老师依托情景带入的授课方法,让学员通过改编模拟与角色扮演的形式,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此外,学员们还通过体验学编红军草鞋,感受当年革命战士的行军不易,立志传承其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通过这三堂理论课的学习,学员们对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革命先烈的战斗精神与智慧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在基地老师王云霞带领下,学员怀着沉重的心情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在两年零四个月的革命斗争岁月,井冈山共有四万多名烈士光荣牺牲,平均每天有六十名战士死在战场上,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足三十岁……”王云霞老师向全体学员讲述井冈山英烈的光辉事迹。敬献烈士花圈,吊唁革命先贤,抹泪揉眵;倾听革命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回首初心。在此次祭奠井冈英烈的仪式教学中,学员们通过对历史的铭记,对先烈的先烈追思,让革命信仰的种子在自己的心中深根发芽。
身着军装把粮挑,入户调查走基层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6月1日早,学员们身着整齐的红军装精神抖擞地前往源头村体验红军的一天。细雨绵绵,脚踏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学员们用脚步丈量信仰的路程;用简易的厨具,亲手烹制“红军餐”,学员们用双手创造劳动的甘甜。
在源头村,学员们还深入各户农户家中,点对点开展精准扶贫为内容的主题调研。在走访过程中,学员们深入了解了国家精准扶贫项目在当地的落实情况以及当地政府因地制宜所制定的扶贫攻坚政策给农户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通过此次调研走访,学员们深刻体会到深入群众、深人实践对于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唯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才能真正了解客观实际,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当天,学员们还走访了乔林乡党支部、八角楼、黄洋界等革命旧址,通过实地的参观走访,感受厚重的历史记忆,刻画心中的红色理想。
井冈精神永相传,携手奋进新时代
在开班仪式上,井冈山基地管理中心教研处副处长肖小军曾这样描述井冈山:“井冈山的‘红’是鲜血的红,亦是革命精神的红。”井冈山的历史和文化使之成为天然的红色革命大讲堂。在经历了为期两天的理论实践课后,学员们于6月1日晚齐聚基地综合楼306教室,彼此交流心得感悟。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井冈山之行,不仅给自己“洗”了肺——触动于井冈山青山绿水,更“洗”了自己的心——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信念,他们将会在革命先烈精神引领下思考当代团学工作的实践与发展。
在结业式上,校团委副书记吴维东对在座团干表达了三点期许。第一,提高站位,围绕中心,鼓励在场团干部能将思想站位与自身工作相结合开展团学工作。第二,夯实基础,固本强基,鼓励团干围绕团员青年成长发展需求开展团学工作。第三,主动作为,落实责任,鼓励团干要敢于接受任务,要勇于肩扛重担。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行,学员们带着思考、信仰、理想来到井冈山这片红色圣地,在这里接受红色的洗礼、获得心灵的启迪。此次学习所得的心得感悟、千言万语都将汇聚成今日参训团干部日后的脚下之路,深学笃用,躬耕力行,延续红色基因,夯实理想信念,让红色传统薪火相传,井冈山时代精神焕发出时代光芒。
文/赵琳、杨通珑
摄影/赵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