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概况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资料下载 求是青年报 工作研究 各类专题 党员之家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  办公室
-  组织
-  宣传
-  文体
-  素质拓展
-  学生科技
-  青年工作
-  社会实践和志愿者
-  社团
-  其它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 组织
校团委关于选拔浙江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第四期学员的通知
阅读次数:8278 [2011-03-25]

浙江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在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领导下,由学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以及浙江大学外事办、就业指导中心、团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工作指导委员会进行指导,由学校团委负责学院日常事务。学院以“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素质全面、模范表率、堪当重任”为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并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浙江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自20082月正式成立以来,共选拔招收学员120余人。目前,第三期学员培养期限将满,现将第四期学员推荐选拔方案通知如下:

 

1.选拔规模:本期选拔学员30-40,1年为培养期限, 5月上旬正式开班。

 

2.选拔对象:校、院两级品学兼优的学生团干、学生会干部,学生社团骨干,以及在学术、科技、文化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综合素质出众,有较大培养空间和发展潜力的低年级本科生也可参加选拔。

 

3.选拔条件:

①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自觉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能坚持原则、办事公道,作风正派,谦虚谨慎,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②具有团结协作精神,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能体现先进青年的风采。

③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和较宽的知识面,应具备参与学习的基础知识。

④具有明确的参加学习的目的,在专业学习上勤奋、刻苦,学风严谨,学习成绩优良。

⑤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较强的工作责任感,要勤于思考,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并要具备实现目标的自信心。

⑥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4.选拔程序:

①本次选拔采用学生自荐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凡符合条件的学生可自愿报名,各院级团委及院级青马学院也可直接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学员,学院将对报名人选进行初审,报名初审通过人员参加初面、终面。(报名表另附)

②经选拔已录取为四期预备学员的同学,下载填写报名表,并参加预备期考核。考核通过者,直接参加终面面试。

③终面面试通过者全校公示,公示无异议者录取为本期正式学员。

 

5、选拔注意事项:

参加报名的同学和四期预备学员请将报名表一式两份于42日(周六)中午12之前交到校团委办公室(紫金港校区小剧场317室)。

第一轮面试定于49(周六),面试分组、时间及流程安排将于46日下午5公布在校团委网站,请务必留意,不再另行单独通知。

报名咨询电话:88206671  18768188230  梁老师

 

 

 

 

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

浙江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

2011年3月25日   

报名推荐表下载      

 

附:

浙江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培养方案简介

 

培养目标:

培养一批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素质全面、模范表率、堪当重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培养对象:

品学兼优的校、院两级学生团干、学生会干部,学生社团骨干,以及在学术、科技、文化等方面业绩突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培养方式:

以培养和提升学生骨干的“信念、品格、视野、能力”为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引导和尊重主体、阶段培训和长期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培训课程精品化、培养环节系统化、辅助环节体系化,实施理论培训、实践锻炼、活动创办、对外交流、课题研究五个培养环节,组建业务导师团对学生骨干进行理论培训及研究指导,组建成长导师团对学生骨干进行个体成长规划和实践指导,注重实践辅助环节理论提升及实际考察相结合,力求学以致用。

学员最后绩效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认证,即以理论培训、实践锻炼、活动创办、对外交流和课题研究各项成绩的综合得分作为学生结业成绩,符合条件的颁发结业证书。建立学员互评制度和学院考察制度,对学员在工作中的“德”和“才”加以实际考察;学员负有提炼学习成果、宣讲马克思主义的义务和责任。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种子库”,对于表现优秀的加强后续跟踪培养。

 

主要课程:

课程设置分为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创办校园活动、对外交流、课题研究五个环节,强调理论视野的政治教育,强调德性之美的品德教育,强调社会责任的人文教育,强调应对挫折的情境教育,强调现代性的公民教育和自我教育。

理论培训。“四模块、五形式”,即专题理论培训、成长对话、理论研读、特别课程四个模块,通过专家理论讲座、成长导师对话、研读经典、解读浙江、“五情”学习这五种形式,以讲座报告、对话心得、读书笔记等为考核内容,注重理论学习与理论探索相结合,关注理论、关注现实、关注经验、关注未来,着力提升学生骨干的理论水平、政治素养以及对党情、国情、世情、民情、校情的了解和把握。

实践锻炼。指导学员以暑期基层挂职锻炼、红色基地建设、对外交流活动、志愿服务等为载体和主要形式,组织培养对象广泛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开展生产劳动、民宿体验、参观考察、企业管理、政府工作等实践活动,增加培养对象对国情和民情的了解,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活动创办。以每期全体学员为单位,自创或承办校内外大型活动一项,包括计划制定、资源整合、方案实施、活动总结等,提高团队策划、组织、实施等能力。

对外交流。创造条件,组织学员在培养期间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或与港澳台地区青年的交流活动,帮助大学生骨干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对外交往能力。

课题研究。实行“1+1”(理论导师指定研究课题和培养对象自选课题)的选题模式,指定课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自选课题个人独立完成。要求培养对象广泛调查、深入研究,发现和研究社会领域的重点热点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理论问题、青年学生所关注的学习和成长问题、青年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等开展调查研究,完成并提交小组研究报告一份、个人研究报告一份,以提高培养对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关怀意识。

 

业务导师授课安排:

第一讲、陈  劲:科技发展与自主创新

第二讲、余潇枫:领袖人格与领导力开发

第三讲、吕有志: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四讲、郁建兴: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  想的重大转型

第五讲、张应杭:传统文化与德性塑造 

第六讲、段治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发展战略

第七讲、姚先国: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与我国的实践

第八讲、吴晓波:求是与时代精神

第九讲、黄祖辉:中国经济增长与“三农”问题

 

 

青马学院网站:http://www.youth.zju.edu.cn/q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