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8和2009年浙江大学“情系灾区,爱心圆梦”志愿者小分队前往四川绵阳北川灾区,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之后,2010年暑期浙大求是学子再次重返北川,帮助灾区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进行“不忘承诺、长效服务、实践成才、青春报国”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观察,不仅能弥补课堂教学模式在认识方式上的不足,而且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传承求是精神、弘扬优良校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今年,这支社会实践团队,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长效性,结合“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 “推进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主题,将学生们的爱心与灾区重建紧密相连。在实现自我锻炼成长的同时,尽浙大师生最大的力量帮助灾区人民建设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将社会实践与灾后重建美好和谐家园尤其是精神家园紧密联系,这是浙大学生实践成才,青春报国的又一个新途径和新舞台。作为浙江大学“情系灾区,爱心圆梦”2010年暑期北川社会实践团队,延续去年暑期志愿服务北川灾区的精神和经历,深刻感受到“情系灾区、实践成才”的非凡意义和令人欣喜的成效。今年暑期浙大红十字会将再次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灾区家园重建热潮之中,为灾区人民多做一些有益的事,这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当初在村民和孩子面前的诺言,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直到永远。
这次由共青团浙大委员会、浙江大学红十字会组织,以浙大红十字会、环资学院地科系名义立项的浙江大学“情系灾区,爱心圆梦”2010年暑期北川社会实践团,是浙江大学2010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立项团队,团队由全校来自不同专业的20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组成,由本校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十佳指导教师——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刘文奕老师带队,前往四川省北川县擂鼓镇、茨沟村、猫儿石村等浙江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为其15天的社会实践和家园重建专项服务项目。
在带队老师前期实地考察和沟通的基础上,确定和安排了团队的工作地点和工作任务,由当地镇政府和村委会向每一位队员颁发村长助理和办公室主任助理聘书,领导和组织队员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各方面家园重建工作之中。
这次向全校招募选拔的20名队员将分成4个小分队,在擂鼓镇镇政府、茨沟村、猫儿石村开展工作。每支小分队都根据当地的需要配有相关专业的学生协助当地部门进行农家乐旅游开发、村庄风貌改造、果园经济种植、村庄文化活动建设等内容的专项服务。此外,应当地镇政府和村委会招商引资、经济建设、旅游开发的需求,浙大红十字会还专门组织了电视专题宣传片摄制组,拍摄高质量的专题片,为当地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除了日常工作外,团队还将举办“浙江大学北川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并开展一些赈济资助村民的特别项目,例如,浙大“情系灾区,爱心圆梦”特别资助项目、浙大红十字会健康爱心项目、浙大红十字会夏令营等项目。在社会实践期间,占团队成员半数以上的浙江大学红十字会会员,他们将代表浙大红十字会为村民健康服务作出努力。团队还会根据实地调研,为最需要帮助的人做最需要帮助的事。
团队21名队员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却传递了全体浙大师生对灾区的无限牵挂;21名队员的援助是微薄的,但是能够与全国人民的援助一起,建立起灾后家园重建的美好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