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漫漫西迁路的风雨锤炼,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蓝图初现,老一辈求是人的风骨精魂为泱泱浙大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竺可桢校长诞辰120周年之际,5月23日下午,浙大无线电系(现为信电系)创始人之一,知名校友周文老教授做客小剧场311室,与求是学子分享他的人生体悟,畅谈青年的追求与责任。
身为天下人,当为天下事
周老教授虽已80高龄,但谈及青年时代的经历依然意气高昂。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他笑言“我当时身体素质很好,还特别喜欢看小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周老认为青年学生应该德才兼修方能挑起社会的责任。
对于社会上的急功近利现象,学术上的抄袭之风,周老深感忧虑,同时也寄希望与青年学生。他认为青年学生应当领衔社会之公德,引导舆论之导向,从而净化学术之污浊。周老十分推崇竺可桢校长“公忠坚毅,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训言,认为青年学生应当关注社会,心怀天下,肩负起时代的使命。
求是创新,培养大师级人才
直面当前的高校教育,周老认为中国大学生确实存在着“勤奋聪明有余而创新不足”的问题。而面对中国如何培养大师级人才的问题,周老诚恳地对大学生提出了要求。他希望大学生能走出灌输式教育的局限,善于思考,善于挖掘问题。他着重强调青年学生应打破迷信,对关键性问题勇于质疑。抓住当下政治坏境宽松,学术气氛自由的契机,打破常规,善于提出创新见解。而浙大学子更应以建设浙江大学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开拓的眼光广泛学习,深入创新实践。

服务奉献,树立正确人生观
周老回忆往昔,以一位八旬老者的身份劝戒当下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他说道,我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回想,觉得有价值的是我为国家做了几件贡献,而我培养的学生也为国家做了几件贡献。他叮咛青年学生应当摆脱追求眼下功利的狭隘心态,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心。他也期望当代大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善于把握时间,做社会的栋梁。最后,在场的浙大学子与周文教授合影留念,访谈顺利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