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概况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资料下载 求是青年报 工作研究 各类专题 党员之家
 新闻动态
团委新闻
青春风采
-  新青年
-  文体中心
-  社会实践
-  科协
-  创业学院
-  社团
-  志愿者
-  支教团
-  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
-  青年素质发展中心
-  学生会
院系动态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青春风采 > 青年素质发展中心
峥嵘岁月西迁路 共话求是不了情
——纪念竺可桢校长诞辰120周年系列讲座之谭天恩教授专场
阅读次数:4142 [2010-03-30]

为纪念竺可桢老校长诞辰120周年,青年素质发展中心联合学生社团联合会共同推出“争鸣堂”系列讲座。327日下午,曾在浙江大学求学与工作的老教授谭天恩做客紫金港校区小剧场311,与同学们分享西迁路上浙大人的求学经历与自己的求是心路。

谭老今年虽已八十七岁高龄,但在访谈过程中依旧精神矍铄,娓娓而谈。回顾西迁历史,畅谈求是情缘,老教授亲切的话语如一缕春风,温暖着同学们的心灵。

 

 

“四年没有一本教材,我一样完成了学业。”

西迁途中的浙江大学各项经费紧缺。为解决贫困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问题,竺可桢老校长曾多次亲自前往重庆筹措资金,免去了贫困学生的大部分学费和伙食费。谭老正是靠着学校的补贴坚持求学,身为流亡学生的他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教材,学生之间互相传阅的也仅有几本学校影印的教材。作为化工系的一名学生,谭老回忆起当时实验室设备极其短缺,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全校师生的科研热情和研究精神。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谭老顺利完成了学业,并在工程应用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正是这样的艰苦环境,才铸就了浙大人百年不变的‘求是精神’”,谭老如是说。

 

“竺校长为人平和,与同学们关系很好。”

回忆起竺可桢老校长,谭老称他为人亲和、平易近人,虽然平时工作十分繁忙,但对学生生活和学习还是很关心。当年,竺老校长得知一名学生患了肺病,便亲自为他安排疗养室,嘱咐医生一定要好好诊疗,竺老校长还数次前去探望直到那名学生战胜病魔康复起来,这一细节给谭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谭老还笑称曾有一次被竺校长叫到办公室,交谈中十分关心他的饮食起居和学业进度,老校长的和霭可亲一直印在谭老的记忆之中。 

 

“同学们要铭记西迁精神,优越的条件下更要奋发努力。”  

谭老带领同学们共同回顾了西迁那段峥嵘岁月,也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对比当年在贵州的学习生活,如今的浙大为同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谭老嘱咐同学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更加发奋努力,学习前辈们坚忍不拔的毅志和科学报国的抱负,把浙大人的求是精神发扬光大。

 

 

 

从费巩灯下彻夜苦读的身影到研究所里孜孜不倦的教师,从学生时代的贫困流离到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奋斗,西迁路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孕育的求是精神成就了一代又一代浙大人的信仰。访谈最后,同学们特别赠一幅谭老笑逐颜开的漫画像表达他们真挚的感谢与由衷的敬意。

 

谭天恩简介:

1945年,谭老毕业于浙江大化工系,并在浙大执教58年,曾任第一届“全国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谭老1993年底离休后仍任浙大回聘教授,他培养的学生大多已成为各单位的骨干力量,奋斗在教学、科研、企业的第一线。在谭老的指导下,他的研究生连续8年获“海外华人环境科学家与工程师学会”最佳论文奖。2000年教师节,他获得中国老教授协会为离退休后继续奋斗、成绩显著的26名老教授颁发的“科学与技术工作优秀奖”。

1980年,谭老与同仁们创立了浙江大学环境化工教研室,同时开辟了浙江大学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的研究方向。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教研室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成为国内最好的环境工程研究所之一,尤其是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方向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