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玉勇老师和2012级新生团支书及校院两级学生会主要干部一起深入探讨交流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本次交流活动也拉起了2012级新生团支书培训班和新任学生会干部培训班的帷幕。据悉,举办新生团支书培训班是按照《关于开展2012年基层团组织建设月活动》的要求,为切实提高新生团支书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帮助团支书提升建设团支部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团支部在开展学风建设、集体凝聚和思想引领上的重要作用。
交流活动起始,刘老师便深情地说:“跟你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和20多年前的我比起来,唯一的变化就是白发多了。”让在场师生深刻地感受到刘老师的亲切和平易近人。刘老师以“到这里来做什么的”、“将来出去后做什么样的人”两个问题入手,为在座团学干部全面剖析了学生干部是什么、学生干部队伍存在什么不足、学生干部应培养哪些意识、锻炼哪些能力、避免哪些主义等问题。
刘老师认为,学生干部因为其岗位的“高价值”而受到在校学生的普遍关注,但是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必须认清自己的首要角色是学生。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首先就要学习好。学生干部的第二个角色定位是学生的干部,这决定了学生干部是不同于社会中对干部的普遍定义,更多的是要修炼自己的人格魅力。
刘老师客观地指出,目前学生干部队伍的现状总体基本不错,但是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少学生干部存在着缺乏活力、缺乏动力、缺乏合力、缺乏能力、缺乏魅力等状况。有鉴于此,刘老师提出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需要树立五种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培养五种能力,即领导力、执行力、信任力、协调力、创新力。
同时,刘老师结合学生干部的发展历史和建设实际强调学生干部需要避免五大主义,即经验主义、官僚主义、帮派主义、功利主义、干部主义。学生干部工作不能固步自封,沉溺于惯性思维,不能只顾组织活动,放弃学习的天职,不能利益至上,忘却学生干部的意义。句句箴言敲打在参会学生干部的内心上,让同学们对学生干部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刘老师还与团学干部们一起分享了他对习惯与价值观的心得。他说,知道做什么,知道如何去做,而且实际上把它付诸行动就是有效率的习惯。在培训的最后,刘老师结合自身的人生体会,借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曼·赫赛的一句格言建议同学们要保持诚信,明白舍得的意义,追求真正的成功、持久的幸福。
根据2012级新生团支书培训班的课程安排,后续将重点介绍团务知识和业务程序,邀请浙江大学优秀团支书代表交流介绍“五四”红旗团支部争创经验和“主题团日活动策划和设计”,同时还将邀请老师和团支书们一起交流开展团学工作的一些艺术和方法。希望通过一系列针对性强的讲座、交流和培训,能够帮助团学干部们提高工作的意识,开拓工作的视野,探索工作的方法,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自信的状态去迎接新学年的团学工作。
【文字:张昊;编辑:经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