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概况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资料下载 求是青年报 工作研究 各类专题 党员之家
 求是青年报
《求是青年报》总第70期
《求是青年报》总第69期
《求是青年报》总第68期
《求是青年报》总第67期
《求是青年报》总第66期
《求是青年报》十周年合辑
  [查看全部期刊]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是青年报 > 《求是青年报》总第70期 > 《求是青年报》总第70期 第4版
排红剧:梵音剧社献礼党的生日
阅读次数:3981 [2011-05-14]
   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洲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一,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共产党。砸碎铁牢的斧头和收获秋耕的镰刀勃然相会,悠悠长夜下终于熬出了一盏灿烂的灯塔,照亮着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国的大地上驱赶着黑暗,卷起改天换地般的红色浪潮。
  这是90年前中国大地上的希望。
  舞台上,交织着窝头会馆里几户小老百姓的悲与欢、离与合、希望与绝望。
  高潮处,主人公苑国钟在临死前喊出了最后一句话:“我儿子是修铁道的,他要去新中国!”随后,一声婴儿的啼哭,清亮而充满希望……这是浙江大学梵音剧社为重现曾经的希望而编排的话剧———《窝头会馆》。作为“建党九十周年”的献礼话剧,历时近五个月的筹备与排练,梵音社员们用无数次焦灼但欢乐的排练换取来这四个小时的震撼与精彩,用戏剧唱响对祖国的颂歌。
 
  这个故事发生在北平南城一个叫“窝头会馆”的四合院里。这里住着几户蜷在社会底层生存的人,他们就像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一样的爱财如命,一样的尖酸刻薄,一样的迂阔陈腐,一样的阴险狡诈,一样的忧郁消沉。穷苦潦倒的生活困境和恶人横行的社会时弊撕扯着他们每个人,以至于终生都背负着金钱的枷锁和良知的挣扎,但他们却在绝望之余对未来怀着深深的期待与憧憬。丑恶的现实它无法泯灭内心的良知,更无法阻挡抵达新生的快乐和扑面而来的光明。
  绝望之后,曙光正悄然降临……它是一首颂歌,这群苟活在物价飞涨、苛捐杂税和残暴强权的人们,如果没有一个崭新的中国,他们走不出现实与道德的困境,找不出生活的乐趣与希望,活不出真正的尊严和自我。编排《窝头会馆》,就是要努力拿出全部的艺术真诚让人们认识到,是什么让今天的我们如此有热情有信心地生活。
  但是,它绝不仅是一首颂歌。一部好的作品应该让人们感受到思考和思考的力量。这些思考,不仅是关于政治的,社会的,也是关于人的本性,人的困境。和这部戏所昭示的一样,我们不相信庸俗、粗陋和黑暗的东西能够永存,但是,只有当真正优异的文化迸发出热情、真挚与光芒的时候,它们才会真正地消失。在这个充满着矛盾的时代,和梵音社员一样的大学生积聚全力,一点一点地激活和创造优异的校园文化,一寸一寸地去击退弥漫的庸俗、粗陋甚至黑暗。
  90年的烽火历程,90年的风风雨雨,90年的辉煌业绩;90年的奋斗,90年的求索,90年的沧桑,90年的巨变,鲜红的党旗始终飘扬在我们奋斗的前方。从伟大的“五四”运动起,青年就站在爱国的前沿,凭着一股力量,学生们首先站了起来;凭着一股力量,他们勇敢地游行示威不怕军警的镇压和逮捕。这股力量,是从筋骨里迸出来,从血液里激出来,从性灵里跳出来,从生命里震荡出来的真纯而可贵的爱国思想。中国现代女作家、翻译家冰心说过:“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学生,我们无法体味当年的场景,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戏剧再现当年的故事,用我们的方式表达我们深深爱国之意,去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这部话剧不只是颂歌,更是我们新一代青年大学生的庄严宣誓,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让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绽放耀眼光芒!
 
作者:梵音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