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是中国大陆作家路遥所著的长篇小说,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 2003-2004年进行的大陆7所高校“大学生信仰状况”问卷调查中,该书在“对你影响最大的书”中名列首位。也是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流通书库借出量排名第一的书。那么这本书的魅力何在?它又能给读者带来怎样的感悟与启发呢?就让我们走进5月22日,在小剧场324会议室召开的浙江大学团委副书记朱佐想老师关于《平凡的世界》的读书交流会。
《平凡的世界》共三部,描述的是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底层的人成长的故事。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这本书进行交流,朱书记坦言道,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和自己过去的生活很接近,在里面可以发现许多自己的影子。比如小说的主人公孙少平在高中读书时,因为经济原因只能吃最低等的菜肴,怕在同学面前丢面子就天天最后一个去吃饭。这个情节让朱书记想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高中时因为前桌的女生一句“你的鞋子怎么破了”,他便一天没有出教室门,现在还能回想起来当时自尊心大受打击,觉得辈丢面儿的心情。
读这本书就像在读生活,沈书记感触道。书中刻画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就像我们平时感触到的世界一样,永远都有小波澜,但终究还是平静的。朱书记将书中的生活与现在的现实生活细细做了比对,总结出了一条生活之道“在平凡的生活中,始终保持平凡平和的态度与为人处世的风格”。这条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若能做到,便定会超越平凡其本身。
朱书记从书中提炼了三种关系:“生存与生活”、“痛苦与幸福”、“平凡与伟大”。为老师们展示了真实残酷却又灿烂幸福的现实生活,辨证地分析了各种人生态度与人生观念。生存不等于生活,但是生活基于生存;痛苦与幸福、平凡与伟大都是相对的,只要珍惜当下,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拥抱长久的幸福,在平凡中创造伟大的人生。他由衷希望各个老师可以通过读书与奋斗充实自己的生活,在精神上永远年轻,在平凡的世界中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文/陈池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