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农林经济管理 卞伟: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今天上午九点开幕,我也一反周末赖床的常态,早早起床在电脑前等候观看开幕式的盛况。我知道像我这样的人肯定不在少数,关注两会似乎成了某种不约而同的习惯,尤其今年两会又是在我国发展进入“十二五”时期的形势下召开,如何在“十二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必将对十二五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听着温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慷慨激昂中也激起了我的蓬勃热情。作为即将毕业跨入社会的大学生,如何将自身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结合起来,更好的为国家民族做贡献,将是自己重点思考的内容。任重而道远,但我深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开始加油吧!
每年两会都会有很多民生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今年也不例外。就我而言,今年可能更加关注物价问题。大处而言,通胀的压力不断,高涨的物价严重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对越来越多的民众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就个人而言,物价的上涨使得自己的消费增加,作为一个纯消费群体的一员,总觉得给家庭造成的负担太大,加之自己来自农村,家庭比较贫困,邻里八乡的已经开始叫苦连连。如何有效的抑制通胀,央行如何更好的运用货币工具来调控物价,物价能否得到有效控制,我相信,不只是我,一定有千千万万的百姓十分关注。相信政府,相信党。
2.07财务管理 李竞: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看病、房价,这三个词可以很好的概括最近几年突出的民生问题。特别是养老和看病,直接关系到百姓的日常生活。社会的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而随着农民工的大量外出打工,留守老人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政府需要加快完善养老体制的建设,使得老人们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才能让年青一代无所顾虑,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去。同样,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看病已经成为心头一患。医保体制的不完善、药价的不断上升,使得普通百姓不敢看病。作为社会福利的一部分,医疗设施不能完全成为一个盈利机构,而应该更多的以为民服务作为原则。解决看病难、养老难问题,才能使社会最底层的百姓得到真正的保障,才能使社会更加稳定平衡发展。
“想赚钱就别去当官,想当官就别怕晒。”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星河地产董事长黄文仔在面对媒体时,关于官员财产公示话题的经典语录。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侵蚀了小部分官员的思想。近年来频频曝光的官员贪污事件也充斥着我们的视听。作为人民的公仆,应该本着一切为人民着想的态度,兢兢业业,执政为民,而不是加剧官民之间的不信任感。官员财产的公示、政府财政的透明化,将有助于人民对于官员和政府部门的监督,进一步显示人民民主。让财产阳光起来,我相信好的官员与政府,不会惧怕任何的监督。不久后,在象牙塔里的我们也要走上社会的各行各业,心怀着这样的信念,去为这个社会奉献新的力量。
3.08农林经济管理 梁晓敏: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是在“十二五”开局首年,其对我国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常规的经济发展作为重头外,民生、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农村发展问题更是成为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凸显了我国政府在新的五年规划中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在关于十二五规划中,总理在强调党的中心思想和发展领航的前提下,还特别对社会事业、环境保护工作、经济协调发展做了特别强调,同时,人们一直关注的政府自身建设和政治改革的内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所涉及。整体来看,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建立在对我国民情民意充分了解基础上做出的符合我国发展的总结和规划。
两会期间关注了大学生就业问题,总理继续强调大学生就业仍然是明年就业工作的重点,也有委员提出,大学生就业的重心在第三产业,各种意见建议都为大学生就业寻找出路,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在关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学习,这种学习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即在关注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这样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4.07物流管理 王旭昞:
温总理在今天的政府报告中指出,要毫不放松的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我深切感受到了近几年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次回家,都会眼前一亮。收入增加了,道路修缮了,税收减少了,补贴增多了……各种看的见的政策正一步步的降临,都说明了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有效的执行力。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农村环境的整治。很多地区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忽视了环境的保护。这样一整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正慢慢侵蚀农村环境。如果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大多数的化工厂都是建在农村的,不仅是因为低价便宜、政府的扶持,也是因为环保意识的薄弱。所以,我们需要改变观念,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做到全面的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造福农村、造福农民。
今年两会期间,个税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之一。今年政府已经将个税起征点上调至3000元,但就像张育彪代表所说的,“允许各省区市和大城市根据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成本、政府财力等,在全国统一的起征点基础上,向上浮动20%以内的比例”。比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工资水平高,但生活成本也很高。如果也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征税,必将会对部分人群产生不公。因此,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制定弹性的个税起征点是非常合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5.07创业管理 董磊:
观察去年温总理接受CNN专访时提出自己的政治理念之一“让人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到今年新春团拜会上再一次表露“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尊严”一词无疑让国人动容。是啊,当我们看到学生被撞之后还得忍受肇事人叫嚣“我爸是李刚”,当我们的孩子喝了奶粉会变成“大头娃娃”而这种奶粉又屡禁不止时,当我们看到各地的“钉子户”为了自己的权利抗争而被“围剿”时,当我们发现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都可能买不到一套让人心暖的“家”时,当我们的孩子要考大学却因为没有当地户籍而被打回原籍参考时,当我们发现GDP世界第二和“国富”带给人民的并不是那么牢靠的“民强”时,13亿中国人是多么期盼“有尊严地生活”!
温总理“风雨无阻,至死方休”的决心令人钦佩。希望我们的政府在这改革进行到最艰难的时刻,在这民怨与矛盾不断激发的关键时期,在这“容易摘的果子都被摘完剩下的都是难摘的果子”的节点,坚定不移地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毫不动摇地进一步深化改革,真正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真正做到国富而民强,真正做到“让人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马上就要走向毕业岗位去北京工作了,两个问题突然变得重要起来。一个是个税起征点,另一个就是限购令。现在的起征点是2000元,相当于全国平均工资的70%-80%。没有达到平均工资的起征点,意味着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成了纳税主体。粗略计算了下自己每月所需缴纳的税金在1000元左右,再加上租房成本与高通话膨胀带来的高物价压力,生活确实不易。由此对TCL老总李东生的提案“个税5000元起征能提升工薪阶层幸福感”要举双手双脚同意。
另一个问题就是房价与限购令。今年2月出台的“京15条”的一句“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才能购房着实令我焦急。幸好本科毕业就选择了工作,要是读完研究生去北京工作,难道得等5年到30岁之后才能买房结婚?
6.07农林经济管理 吴莉丽:
感觉年年说来说去都是这些话,涉及各个方面,包括我们关心的物价、房价、教育、就业、农业……但是,有多少在接下来一年甚至5年的实际工作中落实了呢?中国人很善于观察,也很善于总结,很善于号召,但是,我们不善于制定详细操作的办法,我们也不善于去监督和反馈,于是,每年的两会我们像看戏一样看着一堆人从全国各地涌向北京,各个门户网站都开放网上意见搜集,大会开得热火朝天,不时各种惊人之语冒出,网上民间也乐于茶余饭后聊聊,然后,会开完了,门户网站停止搜集意见,全国各地自上而下开始学习讨论热潮,再接着呢?好像就像一出戏演完了,谢幕了,生活依旧在继续。
也许我的感受太片面偏激,但是不可否认,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感受,如果民意开放搜集不是只限定在两会期间,如果对政府报告里每一条振奋人心的话语公开制定操作细则和验收时间及标准,让人民来监督,来评分,那么也许我们对两会的好感会增加,也许,两会不需要那么劳师动众地开了。当然,我也在反思,我和同学们都还很年轻,我们都还没有体会到社会的复杂和生活的艰辛,我们对于这个庞大国家的复杂国情也没有充分全面的认识,所以我们说的话在老师们看来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是不爱党的,也许是负面的,但是,我们最珍贵的是我们是年轻的,我们对未来怀着美好的向往,所以我们对于一些大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不能容忍,因为我们的好恶是单纯而炽烈的,我们希望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更美好,也许将来我们也会对社会妥协,但我想这一刻的情感和期许更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作为毕业班学生,我们虽然还没有正式跨入社会,但是已经开始感受到生活的压力了,周围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最担心的其实是物价和房价,毕业第一年赶上通货膨胀,大家担心将来生活压力,虽然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想要控制两者,但是物价和房价还是咻咻齐飞,租房子也是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话题,杭州、上海的房价让工资缩水四分之一甚至更多,有同学对保障性住房很感兴趣,但国家相关政策还是不明确。对于教育问题,毕业班学生普遍心不在学习,对于已经过去的求学生涯也表示已成历史无能为力,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说要减少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增加体育锻炼,这也许会惠及我们的下一代,可以期待一下教育体制的改革。
7.08工商管理 郑宗希:
温总理在两会上提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调的首要任务。的确,中国的物价的涨幅实在是太过离谱,有多少人的工资涨幅能赶得上物价的涨幅,在这样告诉增长下,人民的基本生活如何保障?我又想起前几天温总理在网络互动中,点到不应该将GDP保8作为政府部门的工作目标,这样的代价太大,给人民没有带来实质上的生活品质提高,要更加关注民生。总之听了这些,虽然不知道是否能否切实有效得实行起来,至少还是略有欣慰,思想上的转变是带来行动转变的第一步。
教育和就业问题是和大学生最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是中国目前比较严重的几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因为教育存在的巨大问题必然会给就业带来很大的麻烦,但也不仅仅是因为教育,还有人口方面的问题。中国的教育,提倡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但是在真正的执行上却完全不是这样,还是大力宣扬主流思想,建议学生想主流靠拢,没有走上“常规”路线的学生会面临很大的压力。这也导致了学生异质化不强,严重趋同,可替代性强,这也必然导致了多人竞争同个职位,用人单位可以替换的目标多,工资不高等问题。建议学生能够更多学习,自主思考,更多进行批判性思考,不要总是按常规办事。
(学生工作办公室 柴研冬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