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概况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资料下载 求是青年报 工作研究 各类专题 党员之家
 新闻动态
团委新闻
青春风采
院系动态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院系动态 >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部分学生对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有感
阅读次数:788 [2011-04-13]

108人力资源管理 王少瑜

总理首先说明了当下的工作依旧是任重而道远,而且开场就引用了一些古文,正是总理引经据典的风格。

记者第一个提问是我们最关心的经济增长以及就业等问题,经济增长速度下调,是因为必须改变原有的那种增长方式,原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有强大的潜能,拥有各种资源,而现在,资源开始稀缺,这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必然会导致崩溃,再不改变会激发大矛盾,所以现在一定要下调,现在是过渡时期,等到几年之后转变完结构,在新一轮的高速发展。而且总理在后面重申政治改革是经济改革的保障。

第二个问题是法国这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家的记者提的,关于北非动荡的一些看法。总理强调我们国家不能和这些国家类比,我们国家高度集权,长期视稳定压倒一切,只有稳定才能谈其他问题,但是在保障稳定的同时,一定要进行改革,之所以有些小矛盾,小动荡,就足以说明问题的存在,政府不能坐视不管演化成大矛盾。                                       

 

207工商管理  邬溪羽

当有记者提到动荡的中东北非局势,问道“中国的发展模式如何适应变化中的大环境?”温总理认为,“任何把中国同西亚、北非发生政治动荡的国家相类比都是不正确的”,“中国并没有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但目前看来符合中国国情”。总理显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敏感问题,希望中东的非暴力民主运动能给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带来些许反思。

涉及房地产的内容,我之前比较关心的问题有三方面问题,温总理在答记者问里都有解释。首先,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除去土地出让金后的资金缺口高达10000亿,而温总理说政府向地方补助1000多万亿,显然不够;第二,保障性住房的设计标准和配套设施,温总理只提到了设计标准要注重环保,避而不谈保障性住房楼盘的选址和配套设施的跟进,这一点让我很担忧;第三,保障性住房的管理、退出和转让问题,温总理答应要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我个人认为目前也很难落实到位。

还有记者问了很有趣的问题,比如温总理可能将于2013年卸任,有记者问他是否会在任期最后两年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人们留下些“遗产”。总理风趣地表示这个问题问得还早了点,政治体制改革也是历史永恒的主题,他能做得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总理也谈了一些对于当下政治问题的理解,我觉得还是挺真实的。

                                   

310旅游管理(硕)戴永明

今天上午温家宝总理参加了中外记者会,开篇就说到: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又要树立信心,信心就像太阳一样,充满光明和希望。

会议中,温总理回答了关于经济增长、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提出要把经济增长点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利用大环境,调整经济结构,解决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结构调整中特别注意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经济发展和人口、环境和资源相适应,所以经济增长的速度定为7%左右,是经过综合考虑的。同时表示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这一结构调整的目标。

随后,温总理也对中国发展模式问题进行了回答,中国还处在改革之中,不能称之为模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道路,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同时对于我们自己依然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各个国家可以相互借鉴和帮助。

此外,温总理回答了关于港澳角色和政策支持问题,表达了对香港和澳门保持长期稳定的支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促进珠三角与香港合作,巩固和发展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同时对香港的发展提出三点建议,同时对 “香港被规划”问题进行了解说,在此表明我们坚持一国两政的方针,严格执行“港人治港”政策。

随后,温总理对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快速升值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对我国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价,始终会把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抑制通货膨胀,并对实现这一目标抱有信心,不会掉以轻心的,会从农业生产供给、农产品流通、采用经济和法律管理好市场三方面控制物价;对于房价也采取了相应的政策,主要是控制货币流动性,运用财政、税收、和金融手段来调节市场需求,同时地方政府要负起控制的责任,对房地产坚持严厉的调控政策,并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增强透明度,并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人民币升值问题,我们会始终坚持既有的稳定的汇率机制。

温总理还对文化传统继承、两岸经济合作、坚持政治体制改革,打击腐败和经济体制的改革,相信人民可以治好一个村,一个县,始终关注民生,关注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阐述 了雷声大雨点小主要原因是落实不够,同时我们也不存在国进民退或民进国退的问题。

温总理提到我们转变发展方式的难点是:观点和创新的机制和干部考核的标准,所以要加大教育和科研投资,完善人才教育机制,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使国家保持最有力、最长久、最可靠的发展。

最后,温总理向日本记者表达我们对日本的地震灾害中遇难的人民和全体日本人民诚挚的问候,尽力进行各种援助,提供必要的帮助。表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互帮互爱精神。                                                  

 

408工商管理  叶敏

记者提到动荡的中东北非局势,问道“中国的发展模式如何适应变化中的大环境?”温总理认为我们不能将中国与任何动荡的国家相类比。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许许多多重大的变革,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和前进。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也就失去了成长的土壤。党和国家以高度集权的方式,长期坚持将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方针。虽然我们在长期的建设中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与动荡,但是这些矛盾与动荡都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也正向我们表明我们在稳定的大环境下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需要我们政府用各种方式进行矛盾的弱化和消除,避免小矛盾演化成影响社会安定的大矛盾。

我国一直坚持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方针。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现实中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贫富差距拉大、地域差距加剧等事实向我们表明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并未充分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原则落实到实处,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得人民的期待无法得到满足,逐渐失去奋进的动力。在此次答记者问中,温总理向我们表明政府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强调“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逐步减少分配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而且要解决教育、医疗等资源分配的不公,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相信,也许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是我们的政府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向我们的民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后,对于日前发生的日本9.0级特大地震,温总理向日本记者表达我们对日本的地震灾害中遇难的人民和全体日本人民诚挚的问候和最深切的哀悼,并且表明中国政府会对尽力对日本民众进行各种援助。这一点,不仅表明了中华民族互帮互爱的精神,也向世界表明了我们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所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 柴研冬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