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浙江大学生仪学院赴江西吉安井冈山实践团来到了井冈山革命老区,开展为期2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探访这片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与发展现状。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隶属于江西省吉安市,相传东汉年间就有人居住于此。这里环境优美,植被茂密,至今依然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高达81%。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同志率领经过“三湾改编”的起义军来到了井冈山,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9月1日一早,队员们到达井冈山车站后,便立即前往井冈山山区,对这片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和发展现状开展调研。队员们来到井冈山风景区,对这里的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进行探访。教育基地的郭媛老师接待了我们的探访,并带领我们参观了解了整个培训基地的概况。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占地75亩,配有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和住宿设施,年培训学员超过20万人次。教育基地开发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课程,结合井冈山当地的红色革命文化遗迹,开展各类实地教学。我们跟随郭媛老师参加了一次基地的“三湾改编”情景教学,教员老师首先向我们讲解“三湾改编”的历史,之后让我们的队员自己进行一次“三湾改编”的现场实践,团队民主选举班长、卫生院、宣传员、士兵委员会,设计班旗班歌,整个教学活动生动有趣,不仅让我们熟悉了“三湾改编”的历史经过,也拉近了队员们的距离。
下午,我们又跟随郭媛老师探访了井冈山的多处红色革命文化遗迹,对大井毛泽东同志故居、黄洋界、八角楼等革命遗迹进行了探访,郭媛老师沿途向我们介绍了革命遗迹的保护与开发情况,队员们在接受了红色教育的同时,也对井冈山的红色教育发展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最后,郭媛老师带领大家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先烈们致敬,为第一天的考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9月2日,实践团队员们前往井冈山山区的坝上村,探访当地村庄的发展现状和扶贫攻坚工作。坝上村曾是湘赣边界党、政、军的活动中心,是毛泽东同志带领革命斗争的主要场所。那么如今的坝上村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队员们来到了坝上村。坝上村的自然环境首先引起了队员们的注意,这里的自然植被保存的非常完好,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完全没有耕地侵占山林的现象。
在村庄里,队员们发现,坝上村的农户大多居住在二层砖瓦房中,村子里通有公路,建有小学,村中的稻田里有科学搭建的灌溉水管,不少村民还添置了汽车以方便出行,这里有着小康农村的风貌。同时,互联网经济也深入村中,坝上村有农村淘宝和邮政电商服务站。
随后队员们走进村民家中,向他们了解坝上村的实际现状。来到村民李大爷家中时,正赶上李大爷家在准备午饭。队员们看到,李大爷家已经用上了燃气灶和自来水,还有电冰箱和消毒柜。在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坝上村有160多户人家,以往以农业种植为生,现在村中开展扶贫工作,组织黄桃种植和娃娃鱼养殖,不少农民因此增收不少。此外,坝上村还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红军的一天”革命教育活动,李大爷家就是“红军的一天”接待家庭之一,通过安排井冈练兵、自作红军餐等活动,李大爷一个月可以接待几十位学员,给自己家带来了万元的增收。

在村委会,队员们了解到,坝上村现有贫困户43户,全部按精准扶贫的要求建档,对于村中的土房危房都进行了改造,并根据井冈山的自然条件建立了40亩黄桃实验田。村党委非常重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脱贫致富的道路,通过与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对接,开展“红军的一天”等实地教学课程,对参加农户高标准严要求,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也为农户的增收做出了帮助,目前已经有10户贫困户参加了“红军的一天”,并改善了生活状况。
通过对井冈山革命老区的探访,队员们对于井冈山的红色革命精神和井冈山的脱贫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90年前,革命先辈们曾经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信仰,为全国的解放努力奋斗。90年后,如今的井冈山人依然传承发扬着红色革命精神,通过革命教育和红色旅游将井冈山精神传承给新时代的年轻人,通过科学发展和精准扶贫让革命老区焕发新的光彩。井冈山政府对于当地的红色旅游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这让井冈山的红色旅游非常正规,不仅有利于革命精神的教育传承,也保证了红色旅游致富这条道路畅通无阻。相信井冈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文,尚勇
图,陈曦,魏鑫伟,吴承凯,尚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