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增强党对青年的凝聚力、青年对党的向心力和团组织的影响力,是党交给共青团组织的时代使命。团支部是共青团最基层一级的组织,同广大团员青年有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能、实现总体功能的基本单元,也是团的全部活力的基础体现,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在我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一横多纵”的本科生教育管理模式和大类培养背景下,基层团支部面临着活力不足的困境。自校第十九次团代会以来,浙江大学团委深入贯彻“六高强校”战略,坚持党建带团建,大力实施团建统筹工程和团支部活力提升行动,始终坚持将团支部工作和建设放在最基础最突出最重要的位置,着力破解团支部活力不足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全校团工作整体活跃,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团的基层组织活力提升新路子。
◎主要做法和实施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校团委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校级层面的统筹设计,同时不断吸收基层团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的好的经验做法,通过不断总结创新,逐渐形成以加强团支部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保障机制建设为四轮驱动力,推动团支部活力提升的工作模式。
(一)加强制度建设,狠抓团支部工作执行力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建设活力团支部的基础和先导。浙江大学校院两级团委建立了一套完备、齐全的团支部工作规章制度,确保团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依章落实。近年来,先后修订和建立了《浙江大学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的实施细则》《浙江大学团支部管理办法(试行)》《浙江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评选办法(试行)》《浙江大学“基层团组织建设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浙江大学活动团支部管理办法(试行)》等切实管用的团支部工作制度,对团支部“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团籍处理与团员发展工作制度、团组织关系接转等基础团务工作制度予以了明确。
学校团委每学年统一编印《浙江大学团支部工作手册》下发给各团支部,引导团支部做好工作记录,将支部基本情况、支部工作等记录在册,形成工作台账,形成有效的工作积累,逐步深化工作成效,确保工作不断线。校院两级团委定期对各团支部工作台账和抓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团干部素质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谈话时强调,“推动共青团事业,关键在团干部。团的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团支部活力提升,团干部队伍是关键。浙江大学校院两级团委根据“培养时代高才”的要求,着力加强团学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团支书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全面、能力突出、作风扎实的团干部队伍。大力开展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精心设计了培训课程体系,组织编写了专门的培训教材,实现培训工作对团干部的全覆盖。组织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大讨论”,锤炼优良工作作风。
此外,浙江大学还大力推进全校挂职团干部选拔与任用工作。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每年择优从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中选拔120余名学生骨干担任校院两级团委挂职团干部,承担团的具体工作,既为团组织输送了大批新鲜血液,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青年英才。
团支书培训班
(三)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团支部凝聚力
加强团支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支部文化的育人功能,既能帮助团员青年塑造精神支柱,培养高尚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又能增强团支部的凝聚力和团员青年对集体的归属感。建设各具特色的团支部文化,对充分调动和发挥团支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团支部活力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浙江大学校院两级团委大力开展团支部文化建设,通过举办团支部风采大赛、新生“特色团支部”创建活动、支部文化节等活动项目,搭建团支部文化展示平台,引导和促进全校各团支部加强支部文化建设。全校各团支部通过班团标识、班团之歌、班团文化衫等文化载体和元素的建立和使用,形成了支部的有形文化,也通过支部学习教育活动、主题团日活动、文体活动等的开展,凝练形成了各支部的特色文化。
团支部风采大赛决赛
(四)加强保障机制建设,确保团支部战斗力
在推进团支部活力提升行动中,如果没有相应的资源投入和保障机制跟进,相关工作也无法落地,活力提升最终恐难见实效。浙江大学高度重视对共青团工作的保障机制建设,学校党委在2013年5月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对共青团工作的保障机制,解决了长期困扰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经费、场地、团干部配置等瓶颈性问题,从根本上确保了基层团组织充满活力。
此外,浙江大学团委大力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的网络平台建设。通过“网上团支部”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简化团支部活动场地、物资借用的流程,让团支部搞活动少“跑表”,让团员青年少“跑路”。大力建设“青年之声”平台,倾听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
◎工作成效
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和保障机制建设产生了强劲的“四轮驱动”力,显著提升了全校基层团支部的活力,也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如2015年12月,我校两个团支部和一位团支书分别荣获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和“百佳团支书”荣誉称号,总获奖数量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百佳团支书”凌曈同学的先进事迹获得了团中央学校部微信公众号的大力报道;2016年2月,我校两位学子分别荣获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及提名奖荣誉称号;2016年4月,我校光电学院光学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团支部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此外,2015年4月,我校一学生团支部荣获“浙江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2015年5月,学校团委更是荣获了“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这一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基层团组织的最高荣誉。据初步统计,近4年来,我校团员青年和基层团组织荣获省级及以上表彰的有300余项。
◎经验与思考
建设活力团支部,必须要打组合拳。各级团委要强化问题导向,调研分析出制约团支部活力提升的关键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要坚持党建带团建,争取党组织的重视支持。要统筹兼顾打组合拳,在实施过程中有基础有重点有保障,全方位促进团支部活力提升。
建设活力团支部,必须要尊重团员青年的主体地位。要将激发广大团员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作为团支部活力提升的源泉,最大程度地吸收团员青年的参与,将“自上而下”的引导和“自下而上”的创造有机结合。要将凝聚青年、发展青年、成就青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将促进团支部活力提升工作与青年成长成才工作有机结合。
建设活力团支部,必须要突出时代特点。在操作的过程中,要突出时代特点,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团员思想行为新特点等对于团工作理念、内容、方式带来的影响,加强团的“供给侧”改革,谋划和加强活力团支部建设。要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和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增强共青团服务团员青年的手段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