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首页 > 工作案例

知书明礼 益学精干 ——光华法学院“青袖训练营”学生骨干培养计划

编辑:admin 时间:2016年05月27日 访问次数:398

 ◎案例背景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四进四信活动,践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箴言,学院团委以四进为手段,以四信为目标,制订并实施青袖训练营计划,秉承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的宗旨,以期全面提升学生骨干在领导力、工作礼仪以及文书写作等方面的素质,积极营造培育青年领袖的良好学习氛围。

◎主要做法和实施过程

(一)主要做法

为确保“青袖训练营”的顺利实施,学院团委就活动开展的前期准备、流程、后期活动、预算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结合目前学生干部的素质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同学们的兴趣重点,学院团委将社会就业、情感心理、日常礼仪、文书写作四个方面作为主要的课程内容。与此同时,“青袖训练营”实行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设置了一定的奖励机制与沟通机制。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干部的参与积极性,训练营设立了优秀学员评比奖励制度,即根据出勤率和课堂活跃程度,评选若干名优秀学员,并将其与团委考核制度相联系。此外,训练营还建立了建议、反馈制度。活动通过课前意见征求问卷以及课程效果调查表的发放、填写,为同学们提供了课前、课后都能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从而使“青袖训练营”培训计划得以高效开展。

此外,充分考虑到现在同学们常用的信息交流传播工具和习惯,训练营于开营前依托学院办公网、微信公众号、学生会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平台,向学院师生宣传训练营的有关事宜,有效地提升了同学们对训练营的知悉度。为进一步扩大训练营的影响力,开营前学院团委还联系学院学生通讯社,组织人员进行拍照、新闻稿撰写等工作。

(二)实施过程

2015523,为期两天的“青袖训练营”正式开营。训练营安排了华丽转变——“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经验分享、围城内外——恋爱心理学探析、优雅力量——礼仪培训之日常社交礼仪基础、缤纷笔尖——应用文书写作指导四个课程,共计八个课时。

在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过程中,难免要经历一段磨合期。前辈的经验分享成了同学们了解如何做好社会人的重要途径之一。浙江大学校友,时任广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党委副书记的黎洁老师作为第一次课程的主讲人,从企业用人需求与毕业生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一位优秀的社会人应做的准备等角度,为同学们进行了题为“华丽转身: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演讲。课程中,黎老师寄语学生骨干应多积累实习实践经验,并应当从现在起就有增加自我知识总量、拓展思维宽度和深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的意识,形成用最快的时间接受新事物、发现新事物的内在规律的核心竞争力,以此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培养领导力。

校园感情是很多在校学生都会经历的。如何处理好感情问题,成了身处对带着懵懂、略有冲动、对爱情充满向往的年纪里的同学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光华法学院团委副书记王书剑老师进行的题为“围城内外——恋爱心理学探析”的讲座,从恋爱的本质与过程、恋爱中常见的障碍、恋爱的第一步、如何提高恋爱竞争力、PUA恋爱行为学五方面,以个案互动的形式向在座的骨干进行生动而深刻的介绍,并针对在座学生骨干提出的恋爱困惑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指导,为他们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恋爱心理学探析+王书剑老师分享心得

恋爱心理学讲座

“不学礼,无以立”,礼仪可以反映了一个人的素养。由浙江大学礼仪与形象管理中心专业导师潘临灵老师带来的“日常社交礼仪基础”讲座对政务礼仪、商务礼仪、宴会礼仪、邮件礼仪等四方面典型的日常社会礼仪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对如何在大型会议中为领导排位,如何安排乘坐轿车的位序,如何在不同级、同级人士之间互换名片,如何为他人做电梯引导等问题加以生动形象的动作化回答,并通过邀请部分学生骨干进行角色模拟、细节指导纠正等形式,使在座的学生骨干均将上述礼仪理论知识内化于心,从而帮助同学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与人交往时举止更加大方得体、更具涵养。

日常社交礼仪培训

“培养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能够清晰而明白地书写”。训练营的最后一课,是由浙江大学党委组织部徐超炯老师带来的题为“公文写作浅谈”的讲座。徐老师首先强调了公文写作的必要性,其次从公文常用文种及其特点、公文格式、公文处理与拟制、公文写作的基本原则、公文写作的一般要求、公文常见错误六方面展开了细致而全面的介绍,帮助学生骨干更好地掌握公文拟制的基本技能,对公文产生全方位、更深入的理解。

 

应用文书写作技巧讲座

最后,学院团委还收集参营同学的感悟、感言,并针对第一期“青袖”训练营的情况制作了简报,将其作为训练营成果之一附于电子感谢信后发送到每位参营同学与授课老师的邮箱。

◎工作成效

此次“青袖”训练营活动举办了职场、情感、礼仪、写作四场讲座,从领导力、情感心理、工作礼仪及文书写作培养等方面全面提升了学生骨干的素养。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极大地增强了培训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吸收、内化。

对每一位学生骨干而言,此次“青袖”训练营活动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专业课程知识以外的学习平台,提供了相互沟通交流、接触老师及优秀学长的机会,帮助学生骨干从领导力、工作礼仪等各个方面向优秀人才、青年领袖的目标靠拢。对于学院而言,此次“青袖”训练营活动培养了一批身处学院各班级、各组织的学生骨干,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骨干服务同学、帮助同学的作用,更为有效地推进学生工作的开展,同时极好地营造了以学生骨干作为青年领袖后备队伍培育的学习氛围,构建了培养学生骨干的长效机制。

◎工作经验与思考

(一)用制度搭建框架

“青袖”训练营是法学院为全面提高学生骨干队伍素质、培养青年领袖后备力量所做的一个重要探索,具有创新意义,而其面临的是制度建设问题。“青袖”训练营的营长制度、请假奖励制度以及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沟通模式为“青袖”训练营搭建了很好的制度框架,对于“青袖”训练营后期的顺利高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以后开展类似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将学生作为重点

“青袖”训练营活动的构想是从目前学生骨干存在的部分问题出发,以提高学生骨干的素质为目标,从而推进学生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最终更好地服务同学。在确定课程内容时,训练营也充分考虑了同学们的普遍需求和兴趣点。处处以学生为重点,是“青袖”训练营能够吸引大量学生骨干积极参与的重要原因,也是“青袖”训练营最终能够取得较大成效的重要原因。

(三)促交流提高效率

课前意见、课后反馈,及时收录参与学生骨干的感悟、感言,以及制作简报、发送感谢信等形式,都在“青袖”训练营的活动参与者-活动组织者,学生-老师之间搭建了及时交流与良好沟通的平台。这样的交流、反馈模式让参营同学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想法受到尊重,更意识到自己是训练营的一份子,而不仅仅只是接受者,在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吸收训练课程知识的效率,让他们更好地化学为用。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 2016 技术支持:创高软件 本日点击数:229 在线人数:3 本日访问人次:211 总访问人次:305299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