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在个体、团队、组织内以及社会内的领导力领域,每个人都有很多能力和技巧需要培养。区别于工业时代“有等级的、基于领导位置的、单向的”对领导力的解释,后工业时代对于“领导力”的理解逐渐转向“关系”和“过程”,认为“领导力”是“引领者和追随者共同形成的一种关系”,强调“领导力”是引领者和追随者互动及合作的过程,而不再单纯强调“领导者”一方的影响力。同时,后工业时代也不再将“领导力”视为某些人所特有的个人品质,而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参与的“关系”或“过程”。
为推动管理学院学生的领导力建设,服务管理学院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学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业精神、创新能力、社会责任的高级管理专业人才和未来领导者的目标,管理学院特举办了“Leading for the Future”领导力培训计划(以下简称“LF领导力培训计划”),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主要做法和实施过程
(一)面向对象
管理学院LF领导力培训计划面向学院所有团员青年,基础班尤其注重未在任何学生组织担任过重要职务的普通团员,以提升其自身领导力,从而实现促进学院团员青年整体领导力水平提高的目标。
(二)培训师资
培训计划邀请到众多在领导力培训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或理论研究心得的老师担任导师,包括:党委学工部副部长林伟连,管理学院张钢教授、陈随军副教授、谢小云副教授,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吴为进,浙江大学情商发展研究中心张帆以及管理学院团委陈璞等。这些导师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研究深入,在同学中拥有良好的口碑。
(三)培训体系
基础班围绕领导力提升的大目标,通过研读相关专业论文并咨询培训导师,设计出了个人领导力、团队领导力、社会领导力三个维度的综合性培训体系,共分为五个模块(详见附表),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理论性和系统性。
课程设置
除此之外,课程还根据建议书单及学员自主选择的意愿为每位同学提供与领导力相关的书籍供其阅读,助其完成自我体悟与修炼环节。整个培训过程强调学员的参与及互动,变被动式听课为主动式学习与探讨,使学员在积极参与中收获更多。
(四)过程回顾
自11月下旬发布通知起,第一期计划便受到了管院团员青年们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踊跃报名。最终,30位同学有幸成为第一期的正式学员,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培训。共举办各类课程8次,包括沙龙、团辅、企业参访等多种形式,涵盖个人发展、团队引领、社会嵌入三大模块,课程紧凑,体系完善,师资力量雄厚。
领导力概述课程
个人发展模块的课程包括浙江大学情绪智能(EQ)发展研究中心张帆主讲的“自我探索与情商”和管理学院张钢教授主讲的“领导力的自我修炼”两部分。张帆以团辅的形式带学生们探秘自我,让大家在“游戏”中发现真实的自己,同时也对他人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张钢教授则对主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解读,向学员讲述了在真诚的基础之上,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及历史思维等。其娓娓道来的讲话风格、深入浅出的举例分享和缜密的逻辑推理让在场的学员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领导力的自我修炼讲座
团队引领模块的课程由“高效沟通的艺术”和“团队建设”组成,分别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随军和谢小云担任主讲。陈随军以“沟通的目的”、“沟通的要求”、“沟通的主客体分析”、“沟通的方式及策略”为主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结合教学案例与生活实例,从沟通的角度系统深入地展现了领导的艺术。谢小云围绕学生组织中的领导力难题以及应对策略、共享式领导团队模式及实施方法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与学员们分享了2006届创业管理精英班的班级建设活动。
社会嵌入模块的学习则将地点选择在位于杭州海创园的浙大校友裘加林创办的“微脉”总部。裘加林是浙江大学2007级秋季MBA校友,曾任银江股份首席运营官、银江智慧医疗集团董事长。他跟学员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创业历程,以及自己对于中国经济和互联网创业发展规律与趋势的独到见解,引发学员深深思索。
创业历程分享
经过了一个月的系统培训后,12月28日晚,结业仪式在小剧场201室顺利举办。学员们首先通过视频一起回顾了共同走过的时光。之后,学员们每人领取一个信封,写上自己的名字,固定在背后;在便利贴上写上自己想对其他学员说的话,放在其他学员背后的信封里。学员和老师先后进行了分享。之后,30名学员顺利领取结业证书并获得学院赠书。
◎工作成效
(一)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青年团干部
管理学院“Leading for the Future”领导力培训计划第一期尽管持续时间不长,但由于合理系统的培训体系、强大的师资以及近乎百分百的学员到课率,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参与的团员青年对领导力有了更加系统深入的了解与较为全面快速的提升。
(二)提升了管院团员青年的整体领导力水平
LF领导力培训计划基础班主要针对未在学生组织担任过重要职务的管理学院团员青年,而提升班更加关注团干部队伍的再培养与能力提升。整个计划科学合理,不仅有效提升了普通团员的领导力水平,也将团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推向更高峰,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管理学院团员青年的领导力水平,对于管院团员求职就业将起到极大的助力作用。
(三)打造了管院团员青年领导力提升的优质平台
在LF领导力培训计划成功探索的基础上,管理学院逐步建立并完善领导力提升的平台,采用了专业教授理论支撑、经验导师亲身指导、科学培训体系保驾护航、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等方法。
(四)探索出了管院团员青年领导力提升的有效机制
借助LF领导力培训计划,管理学院逐渐摸索出适合学院团员青年特点的领导力培养提升机制,并以LF领导力培训计划为核心,配套导师、书籍等资源,努力将机制长效化。
◎工作经验与思考
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需建构理论模型或体系,以指导教育实践。目前,我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多是基于以往的工作经验,鲜有具体理论模型的指导,这就导致了领导力教育呈现出“拼凑性”和“碎片化”的特点,缺乏系统性和整合性。LF领导力培训计划依托管理学院专业教师资源,在计划伊始便将相关理论研究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理论先行,实践探路。
领导力教育的内容,在强调教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作为一个整体,除了教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其对于大学生的领导力行为有着更加直接和深刻的影响。相较于知识和技能这些更容易被“教授”和“训练”的方面,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则更为困难一些,教育若想对其施加影响也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设计。LF领导力培训计划将个人领导力放于培训的首位,尤其注重自身情商、价值观等的探索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