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当前许多高校已经致力于学生工作信息化研究和建设,但建设状况明显滞后于校内其他相关系统,如教学、财务、图书馆、后勤服务等。
团委承担着思想引领,为党培养后备力量等重要职责,是全校开展学生活动最多的部门,但团委校院两级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系统来整合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数据。
团委各项活动开展之后,数据整理存在以下的困难:1、校院两级团委活动涉及志愿者、社会实践、科创、文体讲座等众多模块,各个模块的活动场次多,数据量庞大;2、庞大的活动数据梳理仍是以excel为主,没有有效的整理和记录的方法;3、所有的活动数据以活动为单位,没有将活动数据分类整理,以参加的学生个体为单位进行汇总和集成。
鉴于此,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团委依托软件学院思政云平台,构建团委活动模块,将学生参加的各类活动,以学生为个体进行有效的分类记录和汇总。为学生评奖评优、推优入党、困难补助申请、毕业简历等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为学院和学校、导师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引领提供有效的方式。
◎ 主要做法与实施过程
为了给同学提供详实的活动参加记录,让同学们可以整理和发现自己几年来参加活动所获得的各项收获,同时简化团务工作者的数据整理汇总工作,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团委探索开发团工作信息化平台,将同学们关心的各项活动参加情况,以及各项活动获奖情况统一整理汇总,为同学们推优入党、评奖评优以及毕业工作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同时也为思政工作者有效的思想引领提供基础,真正从“做活动”向关心同学个体收获和成长转变。
团工作信息化平台分个人页面、辅导员页面、评奖评优委员会、困难资助部门、就业和政审部门等模块。
个人页面呈现学生在校活动全记录,有基本信息、入学成绩、家庭资料等基本记录,也有党务活动、获奖情况等个人收获。学生可以方便查看和统计自己的活动情况。
信息化平台的个人页面
个人获奖情况页面
在辅导员页面,有学院活动的系统性整理和记录,面对全院数百个同学,可以帮助辅导员定向关注参加活动少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引领;帮助论文导师、德育导师定期了解班级、所带学生的各项活动参加情况。
辅导员页面
评奖评优委员会模块可为评奖评优提供数据参考。
困难资助部门模块提供相关同学申请困难资助和志愿者小时数等数据。
困难资助信息
就业与政审模块为就业部门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数据。
就业信息
◎ 主要成效
团委工作信息化,能够高效准确得记录和处理数据,完善学生活动信息,减轻团委工作压力。
在信息化平台上系统地建立了团委在学校、学院、学生各个层面的相关活动项目。对每个活动的参加情况进行名单和结果等数据管理。素质得分还可以依据评奖评优原则进行活动赋分。另外对团委会议有准确有效的记录,对同学参加的各类比赛(主要为科创类)的奖项有整理汇总。
因而,在信息处理和查询上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和教师,一方面让学生对自我情况有深刻了解,另一方面能让团组织更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以人为本,真正实现从“做活动”到关心同学个体收获和成长的转变。
◎ 经验与思考
团工作信息化,可以让团干部与辅导员从巨量的活动数据中解脱出来。校院两级团委一年开展的各类活动,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巨量活动产生的学生签到、评比结果、奖惩结果会成为巨量的数据包袱。这些活动数据需要专门的分类记录和管理,有些数据涉及多个部门协同,许多获奖数据还需要和另外一些活动做整合。面对这些数据,团干部和辅导员普遍处于信息处理工作超载的状态:即这些数据超出了可以应对的范围,甚至会产生一定的信息焦虑。
从这些活动数据中脱身出来,可以更好地实现从“做活动”到“关心同学成长”的转变。从辅导员的层面看,巨量的数据给其造成了巨大的工作负担,让辅导员无法有效知晓学生个体到底参加了哪些活动,需要怎样的进一步指导和关心。对于学生来说,同样会产生许多问题和不便,比如个人参加的各类活动数据结果(尤其是获奖结果、志愿者小时数等)无法整合认定,导致个人也不清楚到底参加了多少活动,获得了多少奖项;另一方面,许多结果的认定,需要跑多个部门(因为这些部门之间的数据不通,甚至是同一部门不同活动之间的数据也不通),给学生带来诸多麻烦和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