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首页 > 工作案例

我 我们 我们班 ——竺可桢学院个性班团风采大赛

编辑:admin 时间:2016年05月27日 访问次数:635

案例背景

个性班团风采大赛一直以来便是竺可桢学院的精品活动。在新生开学之初举办的这项活动,在竺院学生对新生活的适应、竺院班级凝聚力的增强、卓越向上的竺院文化的发展以及基层团组织的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经历过班团组建、选课、军训,刚刚开始学习生活的大一新生,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的节奏,但与此同时,新的心理问题与困惑也源源不断地产生。在班级意识淡漠的大学校园,竺可桢学院通过个性班团风采大赛的方式,让“班级”二字突破概念化的束缚走向家庭化。对尚处于迷茫阶段的新生而言,这样的班级更容易让他们产生归属感,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

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团支部、一个班级合力对班团个性的挖掘,班团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发现自己的个性,找到自己的归属,让自己慢慢走出迷茫,更好地走向独一无二的未来。

◎主要做法和实施过程

2009年以来,竺可桢学院班团大赛共成功举办七次,覆盖了学院2008-2015级本科生3000余人。每年的九月新生入学是个性班团风采大赛的开端,通过一个半月紧锣密鼓的筹备,十月末便是各个班级团支部大显身手的时候。

从活动形式上,活动可分为初赛和决赛两部分:

(一)初赛:各显锋芒

初赛共分为两个环节:班团个性展示与班级特色节目表演。

在班团个性展示中,各团支部通过制作精美的PPT或视频,并以独具创意的方式展现班团的个性与风采。通过班徽、班训、班歌的展示,一个班级、一个团支部的特色与个性鲜明地展现在大家眼前;通过班团活动的照片或视频资料的呈现,大家也强烈的感受到了班团大家庭的凝聚力与温暖向上的精神。而之后的班级特色节目表演环节可谓是别具匠心、精彩纷呈,各个团支部既展现了班团的特色,又深刻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要求,展现出蓬勃的朝气与创新精神。以2015年为例,人文社科实验班1502团支部的“人文蜡像馆”,求是化学班1501团支部讲述的青蒿素的故事,巴德年1502团支部对医生的使命的诠释,都鲜明地体现了班团的特色,创意十足,凝聚着整个班团的智慧与新意。

初赛中,根据班级个性展示与节目的创新性、思想性与舞台效果等对各团支部的表现进行打分,由校领导、院领导和各个辅导员老师组成的评委团,最终评选出进入决赛的八个团支部。

人文社科1501班集体杯子舞

人文社科1501班集体杯子舞

(二)决赛:群雄争霸

竺可桢学院个性班团风采大赛决赛之夜一直是每一个新生最难忘的夜晚,值得一提的是,除进入决赛的班级团支部同学外,学院所有新生均到场见证这一精彩的盛事。此外,学院不仅邀请学校以及学院的领导作为嘉宾和评委,还邀请各个新生班级的班主任参与到比赛中来,作为表演者或观众,与班级同学一起见证集体荣誉的诞生。

决赛现场为参与表演和积极支持大赛的班主任们颁奖

为参与表演的班主任颁奖

初赛选拔出的八个班级团支部将初赛表演时的不足加以改进,为现场的观众提供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如2015年混合1505团支部的毕业舞会,其丰富的思想性、独特的创新性与精妙的舞台效果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决赛落幕,但不会落幕的是班团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相信个性班团风采大赛过后,班团的个性与风采可以一直延续下去,为每个竺院学子带来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人文社科1501班决赛风采

人社1501班作“凡心所向素履以往文书前路一苇以航”的展示

◎工作成效

个性班团风采大赛所展现的班团个性,是每个人共同挖掘探索的结果,它不会随着大赛的落幕而结束,而会伴随着班团的成长而不断发展。从一起设计班徽,一起想出班训,一起构思剧本,一起排练节目,到一起上台表演,班团大赛从来没有输赢,有的只是大家在一起。这样的个性与风采,成为一种文化,润物无声地滋养着班团中的每一个人,让他们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更好地张扬自己的个性、挖掘自己的潜能,从集体中收获温暖与力量,并化作不断向前的动力。

在活动的筹办过程中,学院鼓励班主任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参加排练与演出,这增加了班主任与同学们的交流,使班主任能够更好地了解同学们,发现同学们在当前阶段存在的问题,并能够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同学们也能够趁此机会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更好地汲取人生智慧,帮助自己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活。

班团活动使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不断增强,也为竺院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大促进了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发扬了创新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初赛和决赛带来的精彩纷呈的表演,自2015年起,竺可桢学院个性班团风采大赛还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将展现各班风采的内容做成推文,在“浙大竺院人”上进行推送,通过网络投票评选出“最具人气奖”团支部。网络媒体的形式丰富了以往的宣传套路,将班团的风采推向大众的视野,让更多的人了解竺院学生的风采,了解浙大学生的风采。

◎工作经验与思考

初入浙大,大一的同学们总是徘徊不安的,大多对自己身处的新环境新集体有着距离感与陌生感。本次大赛以班团为形式,帮助新生尽快在各自班团中找到归属感与自我认同感,使班级突破概念的束缚走向家庭化,成为一个温暖向上的集体,成为新生的力量之源。

以班团为基础,试图用比赛的形式使各个班级更加投入这一项活动。虽然比赛不是主要目的,但竞争的方式给同学们带来了压力和动力,使他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激发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班团大赛要求支部的全体成员参与。这一要求在开始时引来不少反对意见,认为这限制了节目的形式,而且大大增加了创新的难度。但到最后,依然有很多既富有创造力、又不乏凝聚力的好节目。全员的参与,以及班主任的助兴,让班团大赛更好地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真正地凝聚了一个集体的力量,彰显了一个集体的个性。但这一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些团支部的创新性,导致了舞台效果的混乱,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改善。

另外,在最具人气团支部的评选上,局面失控,线上的推送与线下的现场宣传并没有真正起到彰显班团个性的作用。现场宣传的秩序也没有很好地把握。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思考与提升。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 2016 技术支持:创高软件 本日点击数:238 在线人数:4 本日访问人次:219 总访问人次:305315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