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6月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推动共青团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关键在团干部”,“团的干部必须提高工作能力,勤奋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低年级团员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在此期间组织开展学生后备干部培训工作,对于提升团干部思想觉悟、增加团组织向心性、增强团建工作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新形势下党中央、团中央对学生后备干部的高要求,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团干部提出的新期望,云峰学园在深入研究低年级学生干部群体特征后,结合求是学院团建工作特点和学园自身经验与优势,凝“神”聚“力”,成立云峰学园“领航工程”低年级学生后备干部培训班(以下简称“领航工程”),以提升团干部的凝聚力、生命力、感染力和创造力为出发点,着重培育团干部的爱国精神、求是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
◎主要做法和实施过程
自2009年11月启动以来,“领航工程”面向学园低年级大学生招收了6届、共120余名学员,为学校和学园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思想独立、德才兼备、素质全面、模范表率、堪当重任的高质量学生干部。“领航工程”通过读书沙龙、专题分享、问题研讨、理论讲座、挂职锻炼、外推学习、社会调研、暑期实践、素质拓展等活动形式,扎实培养青年团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引导青年团员干部深入团员群众,关注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与辐射效应。
围绕对学园低年级学生后备干部的培养,“领航工程”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以爱国精神培育为核心,增强团干部凝聚力
为增强低年级团干部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家国情怀,帮助他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航工程”自启动以来十分重视团干部的爱国精神培育,通过“一句誓言、一本成长册、一系列讲座”着力打造团干部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阵地。“领航工程”以每年11月老领航结业仪式和新领航开班仪式为契机,通过宣誓仪式让学员们从进入“领航”那一刻起便明白自己身上的使命与担当,让学员以一名优秀团干部的誓言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前行,更好地起到优秀团干部标兵作用;学员以每人一本的成长记录册为载体,记录自己在“领航”一年中的点滴收获,通过日志式记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让学员们学会自我剖析,升华学习感悟;活动以每月一次的讲座为导向,以“青春的视野、青春的使命”、“学生干部能力素养”、“‘学思践悟’中华文化、‘三严三实’守正倡廉”等为主题,从思想上增强低年级团干部的家国意识,学员们在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中增强团组织凝聚力。
(二)以求是精神培育为重点,提升团干部生命力
“领航工程”学生后备干部培训班旨在培养一批思想独立、德才兼备、素质全面、模范表率、堪当重任的学生干部群体。为更好地传达思想、传递感情、传播文化,“领航工程”秉承求是精神,累计举办专题分享、读书沙龙等活动150余次,对时事时政、读书怀想、生活感悟等各方面的内容进行讨论。“领航工程”还选取哲学、文学、历史、经济、科学等各个学科题材,通过Leader sharing、Group discussion、Teacher advice等环节,让学员将所学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具体事例,让他们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坚定政治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树立正确三观。
为更好地丰富“领航工程”学员们的精神世界,满足学员们的内建需求,“领航工程”自成立起便建立了绿色书库,收录了包括《共产党宣言》、《毛泽东文集》、《红岩》在内的上百部优秀书籍。在各项活动开展期间,学员们每人每月至少要读完一部书,上交一份读书报告,并在读书沙龙中进行书籍分享与价值探讨。通过交流,学员们感受到了书籍的魅力,提升了个人修养与思维水平,提高了精神境界与政治觉悟,并与校青马和各院系、学园青马建立联系,在思维的碰撞中实现自我升华,进一步提升团干部生命力。
“领航”读书沙龙
(三)以奉献精神培育为载体,扩大团干部感染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团干部的服务意识,提升奉献精神,“领航工程”充分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等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载体丰富的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员们在实践中深入社会、感悟社会、奉献社会,努力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积极传播浙大精神,展现新时代团干部良好风貌。“领航工程”自成立起,开展了10余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求是平安天使——校园志愿服务项目”、“大爱清尘——西湖公益活动”、“新春系列志愿者活动”、“映月秀水社区工疗站——公益关爱活动”等志愿者活动20余次,组织进行“十八大精神”宣传与社会调研活动、“我们的抗战,我们的历史”系列社会实践、“探寻一带一路的城市变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电子商务产业现状调研等。
“领航”学员通过多角度、多渠道的方式方法,继往开来,传承薪火,用自己的汗水灌溉青春,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中国社会,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与示范效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进一步扩大了团干部的影响力。2015年“领航工程”“探寻‘一带一路’的城市变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强国杯”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探寻‘一带一路’的城市变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四)以创新精神培育为保障,激发团干部创造力
为提升团干部综合素质,推进创新精神培育,促进团工作推陈出新,“领航工程”通过专属导师、素质拓展、专题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对低年级团干部实施全方位培养。学园聘请相关院系老师作为领航学员的专属导师,对学员们进行一对一指导,并于每月邀请导师,对学员进行价值选择、礼仪着装、面试技巧、演讲能力等技能提升培训,导师们会就团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与学员进行深入交流,帮学员们解决各种疑难与困惑。实践证明,“领航工程”双向机制能对学员更好地进行引导与培养,激发团干部的创新意识。
每年新一期的“领航工程”学员都会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户外素拓活动。在素拓活动中,“领航”学员被分成两组,相互合作,相互竞争。这既是对学员们身体上的考验,更是对学员们精神上的磨练。活动通过素拓的形式,让学员们掌握生存本领、提高应变能力、增强团队意识、磨练意志品质,增强“领航”学员作为优秀团干部的领导能力与协作意识,进一步强化学员的创新精神的培育,激发团干部创造力。
“领航工程”素质拓展活动
◎主要成效
云峰学园“领航工程”低年级学生后备干部培训班经历六年的时间,培养机制与模式经历从产生到发展再到成熟的过程,在学园、学院与学校中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与广泛的影响,它是新时期新形势,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对青年学生后备干部群体培养方式的积极探索与有益实践。从一系列活动成果来看,“领航工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提高学员个人素质与工作能力。
“领航工程”学员经过为期一年的学习与实践,在理论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学生工作能力、社会公共情怀等方面均获得可喜的提升,他们以成为一批“公忠坚毅、担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优秀团干部为目标,奋力前行。
(二)选拔和培养一批高质量的学生干部。
“领航工程”低年级学生后备干部培训班为学园与学校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思想独立、德才兼备、素质全面、模范表率、堪当重任的高质量学生干部。通过对往期“领航”学员的跟踪调查,“领航”的历届学员在学校各大组织、社团担任中坚力量,在学校和专业院系承担了较多的学生工作,毕业后也获得了优质的offer,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推动团组织的工作建设。
“领航工程”的学员大多是来自学园各班级的班长、团支书或团委的学生干部。经过在“领航”的锻炼,学员对于团工作的必要性与方向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在各自岗位上展现出良好的工作面貌,极大地推动了团组织的工作建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应与辐射带动效应。
(四)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历届“领航”学员的活动成果,尤其是假期社会实践成果,以前期长时间的思想讨论与社会观察为基础,具有一定的社会深度与广度,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与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引起了学校乃至社会各界对这些社会实践内容的关注与思考。“领航工程”学员们通过社会实践,切实提升了自身的工作能力与社会公共情怀。“领航工程”不仅是对浙大精神的践行诠释与积极传播,更是对新时代下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所肩负使命的积极实践。
◎工作经验与思考
云峰学园“领航工程”学生后备干部培训班通过上述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模式,为低年级学生干部群体引领方向、与他们共话成长。根据历届“领航工程”的培养经验,我们在青年学生干部的培养方面得出了以下思考:一是要提升学生干部理论素养。理论学习是学生干部获得提升的重要支撑。“领航工程”需要通过举办读书会、读书沙龙、理论讲座、学习心得交流会等形式,充分提升学生干部自身的理论文化素养;二是要激发学生干部工作热情。学员通过在各自社团、组织分享“领航”的读书体会等形式,以点带面,将优秀的学习体会分享给更多同学,促进组织内部综合素养提升,使得群众基础变得扎实,激发组织整体的工作积极性,并进一步探索服务广发团员新路径,使团员被动参与为主动学习,良好工作氛围得以形成;三是要构建学生干部培养平台。学生后备干部培养工作是否能够实现长效、成熟运作,关键在于平台的搭建。“领航工程”需进一步完善与学校机关、相关院系、基层社区等组织合作交流平台的搭建工作,为广大低年级学生后备干部提供接触社会、深化实践的机会;四是要形成学生干部培养机制。探索切实有效的培养机制。“领航工程”通过为期一年的培养计划,一方面提升学生后备干部的理论学习、实践调研、团队合作等能力,另一方面,为学园、学校各组织培养和输出优秀的学生干部,形成学生干部“后继有人”的良性循环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