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是一项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目的在于引导广大职业青年弘扬良好的职业道德。该活动以倡导职业文明为核心,以行业管理规范为标准,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岗位建设、岗位创优为重点,以先进为向导的群众性劳动竞赛。自团中央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以来,我院结合实际,把创建“青年文明号”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载体,并围绕中心工作,紧扣“优质医疗,优质服务”这一主体,点面结合,由点及面,通过争创活动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全面提高了服务水平。
◎主要做法和实施过程
1998年开始,医院团委坚持“青年文明号”重在创建,贵在创新的方针,通过拓展领域,丰富内容,加强管理,完善机制等切实措施,产生了极大的综合效益,并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为进一步扩大“青年文明号”活动的影响,增强创建的力度,医院团委组织开展院级“青年文明号”的评选,增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基础,扩大“青年文明号”活动的涉及面,提高“青年文明号”活动的影响力。形成院级号-校级号-省级杰出号-省级号-国家号5个创建梯队。
(一)完善管理体系,打造高效团队
医院特别委任创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小组组长,并享受副科级待遇。可在争创国家级青年文明号之际,门诊药房调整了青年文明号创建小组,形成了“领导亲自抓,组长直接抓,号长配合抓,创建小组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创新服务举措,提升业务水平
国家级文明号门诊药房在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中,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业务水平日益提升。创新服务举措频频出台:开设官方微博,提供用药安全知识,在线解答患者用药疑问。迄今,微博浙江妇保药剂科已拥有粉丝2827人,原创微博579条。并且定期参加微博亲子大讲堂活动,与网友在线互动,进一步服务广大患者。多媒体视频播放,DIY拍摄用药安全及用药规范DV,置于门诊药房大厅多媒体循环展示及网络播放,以动态形式更准确地向患者普及用药规范相关知识。开通24小时电话咨询热线,将病人经常提到的问题加以总结整理,印刷成相关宣传资料,免费供病人取阅。增设服务温馨卡片,包括药品储存条件、药品使用方法以及注射单携带等温馨提醒。定期更新合理用药宣传展板和健康用药宣传册,设立药物咨询窗口,定期举办合理用药讲座等,切实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国家级文明号妇一科把每一位患者都当成是自己的家人,在患者入院时提供服务卡,术前祝福卡,手术结束后送上早日康复卡,出院时递给出院随访卡。在医院“服务零投诉、收费零投诉”活动中,科室又推出了“小小需求卡”这一新举措,让病人一入院就把她的需求写在上面,尽力尽早满足她们的需要。凡是住院期间患者生日,科室就买来蛋糕、生日蜡烛及贺卡,为病人过生日。为使病人在住院期间过好每一个节日,每逢节假日就举办联欢会、沟通座谈会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医患同台演出,气氛十分热烈。此外,病区开设“患者之家”,提供报刊杂志、电视等。
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妇一科与患者共度佳节
当代青年只有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才能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成为新世纪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道德风尚是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主要宗旨,因此,门诊药房青年药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将药学服务延伸社会,并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开展青年文明号服务示范月活动,走进社区、广场,设立药物咨询台,利用展板、宣传单向社会群众普及安全用药。走基层,开展送药下乡,踊跃无偿献血,积极加入志愿者服务行列,党团共建,节日定期看望结对孤寡老人,送去关怀与慰问。青年药师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使得门诊药房的公益事业蒸蒸日上。
(三)优化人才队伍,夯实专业素质
培养青年成长成才是青年文明号活动的出发点。国家级文明号门诊药房注重强化岗位练兵,定期开展岗位技能操作大赛,在良性竞争中提升青年药师业务技能。为了提高门诊药房的调剂水平,青年文明号小组特成立教学小组和质控小组,对全体人员特别是青年药师进行教学和调剂质量监督,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和讲课,形成了一个互教互学的局面,全面夯实青年药师专业素质,使门诊药房的处方调剂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全科始终保持着年度业务学习20次的频率,并开展年中、年末业务测试。2011年至今,青年文明号成员共参加10场继教班,累计参与19人次,占全体成员80%以上。积极参加院内外学术报告讲座,丰富知识构架,拓展专业视野。不定期赴兄弟医院参观学习交流,借鉴科学的管理模式,学习先进的创建举措。此外,青年药师自发组织开展学习分享沙龙,成员主动学习个人感兴趣或擅长的相关专业知识,各小组定期汇总,交流分享所学内容。科室大力支持青年药师参与科研基金项目申报,鼓励青年药师积极参与科研事业。
国家级文明号妇一科在医疗、教学、科研、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成为医院的标兵,得到各级领导、同行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妇科内窥镜手术的发展已成为妇科专业的一项重大突破。此项先进、损伤小的新颖手术使许多病人得心裨益。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病区开展了整体护理,于1993年建立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在保证病人医疗护理的同时,还能得到心理、社会、文化需求的关心与帮助。妇一科不断完善和发展内窥镜技术,让广大妇女病患者免除切腹之痛,并提供一流的技术,满意的服务。
国家级青年文明号门诊药房的团员青年踊跃献血
(四)拉动业绩效能,促进科室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全体青年文明号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门诊药房硕果累累。近两年,已成功申报获得国家自然基金3项,资助金额108万,省自然基金2项,资助金额10万,其他厅局级项目14项,总资助金额34万。近年来,所发国内外核心期刊59篇,其中SCI收录15篇,IF>5 一篇,IF>3三篇,中文一级期刊20篇,其他核心期刊15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门诊药房青年文明号成员的不懈努力下,科室更是荣获了中国药学会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优胜奖、浙江省药事品质管理优秀奖、浙江省医院处方管理优秀奖等多个荣誉称号。
加强特色专科建设,确立“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发展战略。妇一科全科人员刻苦钻研医疗护理技术,学习新方法、钻研新技术、研究新问题。几年来共有国家级 、省级课题20余项;获教育部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3项、优秀奖1项、卫生厅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中华级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2篇,有7篇论文获奖,主编和参编妇科专业书籍14本共265万字,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30余次,护理人员也在发扬整体护理优势和总结经验的同时,已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2011年,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妇一科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妇一科护士长林莉莉作为全国五一巾帼奖状获得者代表赴京参加表彰大会,并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的亲切接见。
妇一科护士长林莉莉赴京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的亲切接见
◎主要成效
妇产科医院到处洋溢着“文明之花”的馨香。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文化、一流的业绩,以“敬业、协作、创优、奉献”为指引,践行着“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庄严承诺。全院在“青年文明号”创建上形成“制度健全,齐抓共管,措施得力”的良好局面,岗位设定注重点面结合,临床与医技后勤、服务窗口兼顾,成为高校系统唯一一家同时拥有2个国家号岗位的单位:妇一科和门诊药房;1个省级杰出号岗位:产一科(原产二科);2个省级号岗位:产房、产七科(原产一科);2个校级号岗位:收费处、设备科;2个院级“青年文明号”岗位:手术室、产五科。同时注重“号手”联动,有省级岗位能手6名,校级岗位能手5名,院级岗位能手5名。
◎工作经验与思考
(一)领导重视,岗位积极
在“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过程中,医院始终做到两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医院成立“号手”活动领导小组,院领导任组长,设立“号手”活动办公室,团委负责组织创建日常工作;医院对创建“国家号”的集体特别重视,该岗位文明号号长特别发文,给予副科级待遇。二是措施到位,制定以“五定、四有、三结合”为主要内容的创建规范,细化活动创建标准,并制定印发了浙医妇院“青年文明号”工作手册。
(二)认真创建,不断深化
开展创建活动可以激发广大青年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可以使青年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要把开展优质医疗、优质服务,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作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作为实现社会效益的有效纽带,作为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和医院中心工作有机结合。
(三)加强管理,不断推动
团委进一步落实创建活动方案和措施的执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将创建活动纳入规范化管理;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临床、医技、行政、后勤等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在条件成熟时省级号积极争创全国号,校、院级争创省级号,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