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民以食为天”,心系国计民生,倡导饮食安全,是高校青年学子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生工食品学院依托食品学科的资源,围绕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的主题,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连续13年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公益宣讲活动。这一活动现已打造成为学院鼓励大学生服务社会、实践成才的品牌活动。近两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成为社会热点、舆论焦点,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青年学子,都更加关注这一领域的知识和真相。结合普遍的社会需求,在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我校学生的热情参与下,科普公益宣讲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在活动总结提升的过程中,生工食品学院探索并形成了PTPA社会实践项目组织模式。
◎主要做法和实施过程
(一)Professor:热心公益的专业教授
指导教师沈立荣教授是食品营养学领域的专家(杭州市食品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浙江省保健食品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成员、亚太临床营养学会会员),也是生工食品学院研究生党总支书记、纪委委员、德育导师。沈教授始终密切关注食品安全领域的社会热点,13年来一直致力于食品科普公益事业,持之以恒地组织大学生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所著的多本科普类著作被省食安办、团省委等政府部门选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用书和公益宣传用书。
沈立荣教授在第28届科普宣传周开幕式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二)Team:学科交叉的团队
1.突出党建引领
团队的核心成员大都是学院各研究生党支部的骨干,有较好的政治素养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学院鼓励以党支部为单位组队参加活动,突出党支部的组织力和引领性。
2.鼓励广泛参与和学科交叉
鼓励相关学科的优秀大学生以志愿者的形式组队参加,成员覆盖本、硕、博。招募完毕后,根据志愿者们的专业背景和技能特点分为不同专题的科普小分队,开发多个专题课件。宣讲内容还通过与公管学院余潇枫教授的跨学科合作进入到全校性的通识课堂。
(三)Project:多主体协同的项目
1.政、校、企合作的项目构架
1)政府支持:杭州市科协、杭州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西湖区科协等部门大力支持。2)企业合作: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康师傅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合作。
2.完整的项目计划
1)核心成员组建;2)启动仪式;3)志愿者招募;4)专业宣讲培训;5)课件及宣传品开发;6)宣讲地点落实(政府部门负责);7)工作保障落实(保险、补贴、药箱等配套用品等);8)总结表彰(总结表彰会、成果汇总编辑成册、视频制作、学院新年晚会节目展示等);9)激励机制(联合政府部门颁发荣誉证书、评选星级志愿者、二课加分、优秀志愿者经验交流等)。
“百场宣讲”活动启动仪式
3.持续性的活动方案
项目延续全年,多种类型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配套开展,包括广场宣传、食品企业调研、实验室开放日、党支部活动等。以2015年为例,除暑期集中开展大型科普宣讲外,4月立足学院一年一度的“食品科技文化节”开展校园食品科普宣传,5月组织校园周边食品安全调查,9月组织志愿者参加“全国科普宣传周”活动,10月举办全国食品公益创新大赛,11月举办转基因食品大学生辩论赛等。
志愿者在杭州市余杭区方家山社区宣讲
(四)Achievement:丰硕的实践成果
2014年至2015年,公益宣讲团队共招募志愿者150多名,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354天,服务社区与小学140多个,开发课件14套,制作并发放宣传手册8000份,收集志愿者感言40000字,制作成果汇编册2册,拍摄宣传视频3集,获益居民约7000人,多家媒体报道了学院志愿者的公益服务事迹。
◎主要成效
第一,走出实验室走进社会,面对老百姓鲜活又揪心的困惑和迫切的需求,学子们深切体会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内涵,强化了对专业的认同,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锻炼了自我,提升了境界,促进了成长,增强了志愿服务精神。活动总结表彰时颁发的志愿者证书、纪念品、宣传册和志愿者团队精心制作的成果总结视频,既是对同学们志愿服务精神的充分肯定,也为同学们展才华、做贡献提供了重要平台。
第二,实践活动为民众普及了食品科学知识,增强了食品安全意识。活动还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了科普宣讲的受众面,加深了市校合作,与杭州市科协、市食品安全办公室等单位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合作机制。
第三,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推进了相关领域的相关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目前,沈教授为本科生开设《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为研究生开设《食品安全专题》等课程。更重要的是,持续不断的努力,为学科发展助力。
◎工作经验与思考
首先,食品安全贴近百姓的普遍需求,属于社会热点话题,符合当前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主题,又是政府积极引导和推动的项目,适合开展公益科普宣传。
其次,指导教师沈立荣教授对科普公益宣传的坚持长达13年,他以公益科普宣传为平台,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共撰写了5本科普类书籍。这份坚持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本学科和跨学科专家的支持与合作。
2015年度学院新年晚会颁发“学院公益奖”
最后,每年项目结束时,学院都会邀请相关支持单位一同召开公益科普宣讲的总结表彰会,为志愿者颁发由主办方多部门盖章的志愿者证书,培养青年学生的公益追求;借助新年晚会暨年度表彰大会为该项目提供文化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引领心系民生的家国情怀;发挥榜样的作用,特设学院公益奖,表彰如沈立荣教授这样热心公益的教师,浓厚热心公益的学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