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习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提出,“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毕业生处于学校与社会的过渡时期,面临人生的重要选择。如何才能让广大团员青年在这一关键时期完善自我学识与修养,认清理想和方向,把握际遇与机缘,谋划人生、开拓未来,不仅是应届毕业生们的重要思考,也是团建工作的重要命题和团委职能的题中之义。然而,学校和社会的普遍性的毕业教育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青年。本项目旨在结合人文学院学科特点,以学院“博雅专精、明体达用”的院训为主旨,依托各团支部力量,广泛调动所有团员青年积极性,对毕业班团员教育模式做一次有益探索。
◎主要做法和实施过程
从2013年启动该项工作以来,人文学院毕业班团员教育“五个一”工程覆盖了学院2014-2016届本科毕业生共520余人。学院层面、系层面、各团支部层面举办相关活动数百次。其中,以学院团委为组织者实施的基础活动,概括为如下五项:
(一)一次毕业班团员大会
临近毕业求职季,对于毕业班团员青年来说,职业人生选择或多或少都令人迷茫困惑。针对这一状况,学院团委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为毕业团员青年答疑解惑。
毕业班团员大会围绕主题——“就业与发展”。主讲人会就当年的就业形势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高校学生就业的政策作详细介绍和解读,并就相关流程进行细致的讲解,并作关于就业、择业、创业等心态的辅导。团员大会为应届毕业生迎接“毕业季”打造了良好的开端,为毕业生团员走好就业、择业、创业之路保驾护航。
(二)一次志愿者活动
为推动毕业生团员青年回馈社会,学以致用,人文学院组织了多项志愿者活动,包括团委志愿者品牌活动“青春银丝带——关爱空巢老教师”、马寅初纪念馆志愿讲解、浙博志愿讲解和“我和我的老师”核心价值观公益宣讲寒假社会实践等,并积极引导每位团员青年在临近毕业的这一年中,可以至少参加一次志愿者活动。经过动员、组织和联络,毕业生团员中至少参加一次志愿者活动的比例达到90%。
在这个过程当中,学院注重发挥各团支部力量,积极引导毕业生团支部踊跃组织、参与志愿者活动。以汉语言1102团支部为例,该团支部精心策划了“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系列活动,主要包括爱心捐赠与青春志愿者两个主题活动,统一组织和团员独立参与相结合,参与率高达97%,充分体现了集体活动的正能量,培养了团员青年的奉献精神。
(三)一次主题报告
学院团委针对毕业团员青年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报告,与毕业生团员当前的心理状态和需求紧密结合,给处于人生选择十字路口的毕业生团员们提供了参考借鉴,引领广大毕业生团员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踏实。
以2015年为例,4月8日,人文学院杰出校友、杭州浙江大学校友会会长吕建明先生为毕业生团员作了题为“人文精神对我半生的影响”的主题报告。通过回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吕建明先生分享了人文精神对他追求真、善、美的激励和鞭策,对他能够辩证客观地思考人生道路的帮助,在他面临人生的选择和困境时给予的莫大勇气和支持。
吕建明校友主题报告
(四)一次主题团日活动
根据学校团委统一安排,人文学院集中开展“青春勇担当,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例如,2015年4月-5月间,毕业生各团支部踊跃参与,涌现出了一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主题团日活动。编辑出版学1101团部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身体力行做环保;古典文献1101团支部以workshop形式集思广益,深入思考“网络安全”的出路;汉语言1102团支部紧跟潮流展开“撕名牌”大赛,以奔跑致敬青春;历史学1101团支部在“毅行”中领略沿途无限风光,一路探寻以求是书院、中国美院、杭高“碑林”为代表的承载南方近现代教育发展历程的遗迹;美术学1001团支部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开展观景、写生、赋诗笔会等一系列活动,在湖光山色和诗情画意中陶冶情操、坚定理想……主题团日活动普遍成效良好,有力地促进了毕业班团员的自我教育,实现了他们的自我发展。
汉语言1102团支部举办“撕名牌”大赛
(五)一篇心得体会
为引领毕业班团员对党情、国情、民情、校情的密切关注,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意识和人文精神,学院团委要求毕业班团员撰写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团员教育学习心得,上交率达98%。团员们紧密结合参加系列活动的体会,下笔细腻,角度多样,涌现出了大批感情真挚、内容详实的学习体会文章。以汉语言1103团支部为例,参加关爱空巢老教师志愿者活动的魏柔嘉同学认为拜访老教授使其受益良多,“不仅见识老一辈知识分子丰富精彩的求学、为师和学术经历,更能给人无惧未来的勇气”;施安南同学认为,毕业班团员教育系列活动提供了层次丰富、内涵广阔的学习体验,使团员对人文精神、奉献精神、家国责任等都有了更深的自觉思考和自我鞭策。
人文学院团委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活动外延,辅之以一场“拾光”系列主题晚会、一枚“时间胶囊”、一份定制毕业礼物等,深入开展该项工作,以情动人,收获更好效果。
一枚十年后启封的“时间胶囊”——致未来的自己
◎工作成效
“五个一”工程,帮助引领毕业生团员树立和不断深化理想信念,充分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和选择,并初步探索出一套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毕业班团员教育模式。实施成效良好,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求是创新”校训教育,还是“博雅专精、明体达用”院训教育,都渗透整个毕业生团员教育阶段,让毕业班团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这些理想信念,将其转化为青春正能量。
——增强与母校之间的感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毕业班团员感受到学院在他们人生十字路口给予的关注和引导,而非单纯追求毕业率、就业率,增强了他们对母校、母院的认同感。
——摆正就业心态。作为毕业班团员教育最客观、最直接的成效,人文学院2014-2016届本科毕业生已经普遍摆正心态迎接毕业,做好充分的就业、择业、创业的准备和选择,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走向未来的人生旅途。
——形成毕业班团员教育初步体系。本期项目通过充分的调研分析、统筹安排、实施建设,已经初步探索出一套可操作性强、持续性强且行之有效的毕业班团员教育模式。
◎工作经验与思考
“因材施教”的理念永不会过时,毕业生团员处于人生道路选择的重要过渡时期,心理状态带有较大的特殊性;各专业学科特点不一,学生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团员教育工作。同时,毕业生团员已经基本形成人生价值观念,掌握较好的自主学习技能,要给予其更多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空间。此外,将责任、感恩、与母校之间的感情、同窗师生情,都通过系列活动、切实载体等融入其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