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首页 > 工作案例

围绕中心 紧贴业务 关注成才 服务社会 ——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青年医疗科技服务队工作

编辑:admin 时间:2016年05月27日 访问次数:2324

案例背景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促进青年医务工作者岗位成才,激励附属医院青年教职工为扎实推进“六高强校”战略、建设国际一流医学中心做出更大贡献,经医院党政联席会议批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医一院)于20139月成立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青年医疗科技服务队”(简称浙医一院青年服务队)。服务队秉承“践行志愿精神,无私奉献爱心,全心服务社会”的服务宗旨,致力于面向基层、社区的科普健康宣教、义诊等医疗服务及院内青年科研互助活动。青年服务队通过活动不断提升青年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加强对医务人员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并把优质医疗服务带给基层人民群众。目前服务队有固定志愿者100余人,活动招募志愿者达1000余人次,为医院和学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主要做法和实施过程

服务队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中不仅注重医疗技术与科研理念的输出,短期和长期治疗相结合,还注重预防和医疗并进,在近几年开展了急救培训、社区慰问、义诊宣教等多项服务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定期进行的服务活动,服务队多次前往高校进行健康宣教活动,并走进基层社区进行义诊服务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几年来,队员们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到省内丽水景宁、台州三门等医疗欠发达地区开展帮扶活动,还对口支援新疆、青海、贵州、四川等西部贫困地区。从汶川地震的废墟到温州动车事故的险地,从菲律宾台风灾区到非洲埃博拉重灾区,只要有需要,队员们都义无反顾冲在前面。20151月至3月,服务队派遣6名医护人员参加第二批援利医疗队远赴利比亚执行抗击埃博拉疫情任务,日前上述医疗队已载誉归来。

(一)以服务队为载体,促进健康宣教常态化

健康宣教是服务队的特色之一。现在,健康宣教已经成为常态化。以华家池离退休处为例,这里的老人学历层次普遍较高,对自身的健康非常关注。他们虽然经常有机会听一些企业举办的健康讲座,但这些讲座最后的内容都会落到保健品的宣传和推销上。满怀希望前来听讲的老人们拎着保健品时往往有一种上当的失望感。所以他们特别希望能有专业医疗人员进行授课,听到科学的医疗保健知识。

服务队了解情况后,和华家池离退休处商定了每季度至少一次的活动计划,同时争取为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并请相应科室的临床医生来主讲,结合医生门诊中丰富的实例让讲课变得更生动。迄今为止,服务队已经组织了心脑血管专题、糖尿病专题、消化系统专题、呼吸系统专题、检验专题、眼科专题的宣教活动。随着对服务队熟悉程度的提高,大家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前来听课的老人也一次比一次多。我们的理念是“让浙大一院的年轻人成为浙大离退休老教师的健康守护者”,这也将一直贯穿在之后的活动中。我们将以华家池为试点,了解老年人的需求,积极探索老年病健康宣讲的新型模式。

100

服务队赴华家池校区开展健康宣教活动

目前我院服务队已在湖州长兴、丽水缙云、金华浦江、宁波北仑、丽水景宁及杭城部分社区、高校等开展各类健康宣教活动50余场。

(二)以“医疗义诊”为契机,配合做好“双下沉”

为了更好地培养我院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意识,不断提升青年医务人员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并把优质医疗服务带给基层人民群众,在医院相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医院青年服务队自成立3年多时间里,紧紧围绕社会服务“常态化、专业化、细致化”的要求,不断调整健康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将专业知识与社会服务密切结合,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杭州富阳、湖州长兴、丽水景宁、台州三门、宁波北仑等地常态化开展各类医疗义诊活动共计近40场,医院青年服务队的社会影响逐步扩大,社会效应逐步体现。

同时,在义诊活动中将医疗义诊活动与“双下沉”工作密切结合,例如充分利用我院优秀青年人才的青年医疗科技服务队的资源优势,每年在世界肾脏日组织青年医护人员进行以“健康护肾”为主题的广场(吴山广场)义诊活动。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服务队赴富阳市湖源乡中心小学看望结对的贫困学生。同时服务队经过前期调研准备,根据学校需要为该校学生(主要为留守儿童)举行专题健康讲座。在此基础上,服务队为湖源乡的全体留守村民进行了义诊及健康咨询,将健康的讯息送到大山深处的村民家门口。以此活动为载体,让医院青年(尤其是青年团干部)更深层次地理解时代赋予医护人员的历史使命,坚定追寻健康中国梦的信念。

20130922_083606

服务队成员赴湖州长兴进行大型义诊活动

(三)以服务队为依托,积极促进院际团建交流

医院作为我省龙头三甲医院,是浙江省医疗、教学、科研、健康保健指导的中心。共青团浙医一院团委在青年文明号、志愿服务、团建课题研究及团文化建设等活动中都处于全省各医院共青团工作的前列。而和我院有紧密联系的托管医院,如丽水景宁人民医院、台州三门人民医院等基层医院,地处偏远地区,以往都只重视与我院在医疗专业方面的合作,在团建工作方面缺少交流机制。因此,为促进各托管医院之间团组织建设工作的共同发展,我院团委借助青年服务队这一平台,积极响应省委的战略要求,通过定期组织团建工作交流会,在青年科研创新、青年文明号创建、青年人才培养、团组织文化建设、志愿者服务等方面与各“双下沉”医院加强了相互协作与交流,并以此为契机,达成院际团委共建机制。目前医院团委以服务队为依托,开展各类团建交流活动20余次,为今后各合作医院团委之间的互动推进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服务队为抓手,提升广大青年综合素质

为了切实提升广大青年医护人员的文化素养,医院团委以服务队为抓手,开展微电影拍摄、礼仪大讲堂等多种形式的“文化素养提升计划”等活动。例如,在“五四”青年节前后,医院团委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参观“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作品特展”,通过参观包含唐代“草圣”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宋代赵佶《草书千字文》、赵构《草书洛神赋》,元代赵孟頫《行书吴兴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及朱玉《揭钵图》等在内的中国书画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珍品,医院广大团员青年了解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了解了“中国梦”的深厚历史底蕴。此外,服务队也非常关注青年医护人员科研能力的提升。在服务队的倡导下,医院肾脏病中心率先进行“创建医护科研互助体系”的试点,建立机制,让医护双方以“自愿、双向选择”为基础,组成“青年文明号医护科研协作小组,并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文明号-科研互助沙龙”。互助讲座的内容涵盖科研兴趣的培养、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文献检索方法、科研课题的申报等。同时“科研互助组”成员共同建立临床科研数据库,医护双方共享临床资料及相关知识产权;服务队还加大对外科研交流的力度,建立院外“青年服务队-科研交流中心”。通过服务队的一系列措施,医院护理队伍的科研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有科研意愿的人数及发表论文数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主要成效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经过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浙一青年医疗科技服务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服务队成员黄建荣主任和赵雪红副主任获得了“全国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队员陈水芳主任获得了“浙江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并获马里总统签发的最高荣誉“骑士勋章”,汤灵玲等6名队员参加的援非抗击埃博拉医疗团队获得浙江省第三届十大“最美天使”荣誉称号,陈大进、张晓健二人获省级优秀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称号,数十位团员青年获校级优秀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及优秀团干、团员称号。同时,服务队负责的门诊导医特色服务项目在团省委发起的促“两富”项目评比中获省卫生系统第一名,“中国梦青春志”青年医疗科技服务队健康行活动荣获2014年浙江大学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服务队成员赵雪红护士长获得2015省卫计委“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工作经验与思考

服务队在每一次活动结束之后都会做全面总结,收集意见与建议,仔细分析与讨论,努力将下一届活动办得更加圆满。

服务队应紧密围绕学校及医院的中心工作,注重活动特色、实施方法和实际成效,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统筹领导和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服务队应在活动项目的规划设计上整合学校及院内各种资源,结合医院历史与浙一精神,把“浙一人”这个概念当成一个符号融入到每个服务者的血液当中,形成血脉相连的情感纽带。同时服务队应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学校“六高强校战略”相结合,通过活动进一步升华“美丽浙一,幸福医疗”的理念。

服务队对自身工作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有力保障,工作运行上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教学管理、实践管理、后勤保障、宣传教育、志愿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合力,创造院领导高度重视、院职工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为服务队各项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加大信息发布和宣传力度,使受众面扩大到省内乃至国内各区域,使更多的人感受到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奉献精神,让浙一精神在更大的范围内延伸与传播。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 2016 技术支持:创高软件 本日点击数:169 在线人数:6 本日访问人次:158 总访问人次:305193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