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根据校团委和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安排,围绕实践内容“一带一路”沿线专题社会调研活动,针对发展需要、民生需求、社会关切、改革迫切的热点话题,学院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组建了“赴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暑期社会实践团”。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以“走进魅力梁弄,探访特色村落”的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活动为实践主轴,克服相对艰苦的农村生活条件,积极展开了为期一周的相关调研。
◎主要做法和实施过程
(一)概述
大学生眼中农村的形象只是片面化的,他们从未了解过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大农村”究竟现状如何,又有怎样的发展潜力。为了探索“大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种种,学院决定以梁弄为调研地点,切实地了解农村目前的发展发展情况。
这对于早已根植于城市、习惯了城市生活方式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首先,天气情况不佳为活动带来了困难。整个实践过程中,天气情况复杂多变,但同学们把在雨中进行活动当作是一种考验,一次锻造自己的机会,按照原来的行程安排,期地进行了相关的调研、走访、座谈、参访、志愿活动,较好地完成了社会实践的任务。其次,农村的生活方式对同学们而言也是巨大的挑战,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克服了种种不便,顺利地完成了实践任务。
暑期实践团队成员与村民座谈
总之,同学们在这一个星期的农村生活中,锻造了自己,提升了队伍整体能力。
(二)走进魅力梁弄,探访特色村落
同学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访活动:走访红色文化特色村——横坎头村,与村民进行访谈,了解红色基地对当地的精神影响和经济影响,了解村里如何利用红色文化“滋养”当地;走访生态特色村——汪巷村,并与梁弄百果园老板、村委会主任一起在雨中参观果园,了解了生态农业在该村的发展情况,了解了该村带头致富人对农村未来发展的思路和构想,了解了村里是如何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和谐发展的;走访了社会服务特色村——东溪村,并与村两委进行座谈,了解了当地的农村养老项目、困难户互助项目、垃圾分类项目等,了解了村里是如何将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村民的。通过这次调研,马院学子见到了一个开放并充满活力的农村,了解到了农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通过这次调研,同学们更加了解了农村,也锻炼了自己。
(三)我与孩子欢度暑假
实践团还举办了“我与孩子欢度暑假”为主题的活动,向当地的孩子和家长宣讲暑期安全知识,以期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共分为3个小组,分别宣讲有关暑期学习、暑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同学们把提前准备好的展板摆放出来,街道上往来的居民纷纷停下脚步,仔细观看展板上的内容。与此同时,他们还与当地的百姓进行了愉快的交流,并适时地给予了耐心的讲解和解答。整个活动得到了当地志愿者组织和广大居民的广泛支持,参与进来的人越来越多,进展得十分顺利,同学们也以热情的态度向当地百姓展示了求是学子良好的风貌。
(四)感受红色文化,铭刻历史教训
同学们还参访了余姚梁弄红色基地。首先,他们来到了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旧址,并瞻仰了坐落于梁弄镇西侧狮子山上的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它是纪念浙东抗日根据地烈士及解放战争时期浙东革命根据地烈士的重要建筑物,同学们在纪念碑前深深鞠躬,缅怀革命烈士。
暑期实践团队成员缅怀先烈
同学们还前往正蒙学堂暨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会议旧址,该学堂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是由乡绅黄守斋先生创办的一所著名学校,校名为“正蒙”,有“蒙以养下,匡扶正义”的含义。在这里,同学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浙东红色文化,了解了一批革命英才的光荣事迹,深感革命事业的艰辛与不易,收获颇丰。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上,大家又一次对那段历史进行了反思。作为青年学生,马院学子应该担当起“反思历史、铭刻教训、面向未来、实现复兴”的历史重任。
马克思主义暑期实践团队社会服务座谈会
◎工作成效
学院学子实地走访了三个特色村落(红色文化特色村——横坎头村,生态农业特色村——汪巷村,社会服务特色村——东溪村),与当地的村干部、致富带头人、普通村民等进行了深度访谈和座谈,了解了梁弄镇的特色村建设情况,并形成了近一万字的调研报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的“特色村”建设为例》。同时,我们也不忘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组织了配套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我与孩子欢度暑假”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和以“感受红色文化,铭刻历史教训”为主题的红色基地参访活动,并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于此同时,也进行了相关新闻宣传。最终获得了浙江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的荣誉。总之,这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有机会深入并了解农村的现状,还让他们有机会提升自我,增加团队凝聚力。
◎经验与思考
这样的社会实践还是很有意义的,一方面学生们能够通过对基层生活的深入体验,在以后的科研工作带中融入的思考,另一方面该活动也是学生之间沟通感情、增进交流的一座桥梁。
此外,活动的开展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要充分结合自己学院的特色,发挥自身的优势。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这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学院与梁弄镇的合作优势,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活动成效的取得提供了保障。二是在放权于学生的同时,防止占据学生过多课余时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这一次社会实践的所有工作都交给学生。因此,活动很好地贴近学生们自身的意愿与需要,更能够发挥其本身的意义。但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数量较少,校团委每年那么活动数量众多,这些工作都由学生负责并不现实。为此,作为我们应找准有意义的活动,然后真真切切地从每一个环节去把活动完成好,充分发挥活动的作用,让每一个活动最终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其应有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