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首页 > 工作案例

科艺互促 全面育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微结构探索大赛

编辑:admin 时间:2016年05月28日 访问次数:1030

科艺互促  全面育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微结构探索大赛

案例背景

浙江大学材料微结构探索大赛于20103月首次被提出,参考并借鉴了麻省理工学院为培养学生创新和艺术创作能力而开展的一些竞赛活动的经验,旨在在提高团员青年专业学术水平和研究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探求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具体一点说,活动目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科创意识,强调创新性;二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尖端科仪的使用技能,强调实践性;三是弘扬学生团队的合作精神,强调协作性;四是通过作品以及作品产生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提升理工科学生的艺术涵养,包括其艺术鉴赏力、表现力和对人文精神的诠释力,丰富他们的人文内涵。

在学院团委的筹划和组织下,大赛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历次比赛不仅深受本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团员青年的喜爱,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本校其他专业甚至外校团员青年的参与。该活动既充分满足了青年学生的切实需求,又达到了服务于共青团育人的根本目的。

◎主要做法和实施过程

(一)主要做法

微结构探索大赛以“探索微观结构,揭示魅力之源”为主题,旨在培养和提高团员青年专业学科知识技能和人文艺术素养。该项比赛要求通过各类先进的光学及电子显微镜展现材料微结构的奇妙和复杂,以独特角度反映材料微观结构,揭示材料魅力之源,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和艺术素养。大赛要求学生秉承求是求真的精神,积极追寻事物本质,努力探索科学真理。借微观求真,筑材料大器。同时,大赛也符合材料学院“明德求真,精材成器”的核心价值观。该项比赛迄今已成功举办六届,累计近五百名学生参与,充分体现了材料青年热爱科学、探索真理、求是创新的精神。大赛以独特的形式、寓教于乐的特点引导团员青年在比赛中受教育、长才干,切实提升团员青年的科研能力和艺术素养,不断促进团员青年个人成长成才。


第六届微结构探索大赛特等奖作品《守望》

(二)实施过程

1.明析理念,形成共识

本活动的理念和宗旨是:以思想引领为出发点,以团员青年的需求为根本,以创新实践为动力,通过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比赛,着重提升工科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打造有特色、有底蕴、有积累的团组织精品文化品牌;实现团组织创新文化建设、文化育人功能的内在目的。

2.健全组织,分工协作

学院成立了由中科院院士领衔的大赛顾问组;由学院负责人领衔,知名教授和教学名师加盟的组委会;由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团委、学生会等组成的组委会秘书组。顾问组主要负责评审工作,组委会主要负责章程制订和制度决策,秘书组主要负责具体运作。秘书组里,教学实验中心侧重讲座培训,团委等侧重宣传发动。系教学实验中心组织了多期人员培训,主要培训本科生电镜操作技能,提高其电镜操作水平,实验中心后期还负责了企业联络和赞助冠名等工作。第一届大赛的22000元奖金由材料学院教学基金支出,组织费用由学院行政支持。因学生参赛踊跃,获奖作品质量高,社会影响比较大。第二、第三届大赛由日本岛津公司冠名赞助;第四、第五、第六届大赛由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冠名赞助,扩大了学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张泽院士点评微结构大赛

3.广泛宣传,制度护航

学院团委专门建立了微结构大赛官方网站。比赛强调学生的原创性,除了提供参赛作品和说明文字,还必须有指导老师为作品的原创性作证明。大赛严格要求在图片处理上,只能进行着色处理,不能修改结构等。作品采用艺术名和科学名双名制,鼓励通过采用诗词等文学方式进一步诠释作品的内涵。评委则从作品的艺术性、科学性和技术性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确定获奖者。

4.创造氛围,形成品牌

目前,材料学院已形成了广泛参与微结构大赛的氛围,广大青年学生除了组队参赛,还积极参与最佳人气奖作品的投票评选。每年的竞赛答辩会和张泽院士的精彩点评,都吸引了大批学生。大赛获奖作品也成为学院文化纪念品的主要内容之一,据此制作的年历、明信片等深受师生喜爱。大赛已成为材料学院的品牌文化活动。《中国科学报》、《浙江日报》、《求是新闻网》等媒体分别以《科学像花儿一样》、《纳米花开了》、《诗意纳米》、《纳山纳水纳世界》、《一场科学与艺术的携手“秀”》等为题对比赛多次进行了报道。品牌建立的目的在于推动与创新。经过六年的沉淀,大赛不仅成为材料学院的一张美丽名片,更是成为促进材料青年勇攀科学高峰,提升科学创新能力的有利良机。

林建华校长观看微结构日历.JPG

时任校长林建华翻阅微结构主题挂历

◎主要成效

材料微结构探索大赛是一次科学与艺术的携手之旅,也是理工科专业学习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的成功尝试。自大赛举办以来,越来越多的非材料专业的青年学生参与其中,如高分子系、化学系、物理系、光电学院等。大赛还吸引了外校学生积极参与。大赛中涌现出许多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得到了校领导和中科院张泽院士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在文化传播上,大赛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微结构艺术摄影作品,获奖人员有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等。作品产生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提升了理工科学生的艺术涵养,包括其艺术鉴赏力、表现力和人文精神的诠释力,丰富了他们的人文内涵,全方位地提升了团员青年的人文素养。

在科普宣传上,大量媒体的跟进转载,扩大了材料科学的社会影响,弘扬了科学精神,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浙江日报》为此发表了文章《科学像花儿一样》,以整版的篇幅进行特别报道,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发表了《微结构摄影大赛展现科学之美》的专题报道,大赛优秀参赛作品也在《中国科学报》上连续刊登。

 

                           《中国科学报》整版介绍微结构大赛

在科学研究上,大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对尖端科学仪器——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此外,有些参赛作品所针对的原创材料,本身就是优秀的科研成果,被《美国化学学报》等国际权威刊物接收发表。

在学生培养上,大赛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创新综合素质,实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育人目标。在比赛后我们将思想价值丰富、艺术价值多彩、科学价值前沿的优秀作品制成明信片、挂历等各类文化产品,以院网、新媒体以及现场展示等方式进行展出,以此为载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求真求善求美的新理念。

◎工作经验与思考

(一)工作经验

一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科研创新学习。研究生在科研中会积累众多的原创新材料;本科生通过SRTP训练,积累了不少研究素材,这些都可用于参加比赛。

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研究平台的建设。由学校投资5500万为支持张泽院士建设浙江大学电镜中心中具有材料微观结构的展示需要隧道扫描显微镜等尖端的实验设备,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契合学校文化建设大格局。“一流文化”是材料学院“一流人才、一流平台、一流成果、一流文化”“四个一流”办院方略中的关键一环;微结构探索大赛则是“一流文化”建设中的一颗明珠,对于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促进师生在科研探索中“求真求善求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思考和展望

一是对今后比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品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着力将大赛打造成为浙江省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独创性品牌团学活动。

二是探索开展拓展指导,如开设“新媒体时代科学与文艺的互动”文化大讲坛、组织艺术鉴赏与艺术渲染技巧培训、扫描电镜操作技能培训等。

三是结合往届大赛经验,邀请更多的学院和学校师生参赛,打造品牌特色,建设好以微结构大赛为载体的文化品牌活动。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 2016 技术支持:创高软件 本日点击数:120 在线人数:7 本日访问人次:104 总访问人次:250606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