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二·九”爱国运动8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共青团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隆重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突出强调制度引领发展。
“因为教育,海阔天空”,2015年12月8日晚,浙大教育学院于西溪校区田家炳书院520报告厅举行了第三次团代会,本、硕、博共计9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浙江大学团委副书记沈黎勇老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主持工作副书记吴巨慧老师、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珏老师,以及司琦、刘徽、单亚萍、何珊云、邱亚君等学院二级思政班子成员、优秀班主任与新生之友代表出席了会议。教育学院团委施晨辉、张弛两位老师主持了本次会议。
大会正式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浙江大学团委副书记沈黎勇老师在大会上致辞,整体回顾和肯定了教育学院团委近年来开展的各项工作,他指出,教育学院团委在校团委和院党委的关心指导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秉承“立德树人、求是育英”的院训打造了多项品牌活动。接着,沈黎勇老师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向与会团员代表提出了三点期望:共青团工作具有政治性、群众性、先进性,团的工作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共青团要搭好桥梁,服务师生;团要管团,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各行业领导者。
教育学院党委主持工作副书记吴巨慧老师在大会上发表讲话,他认为此次团代会是一次动员和勉励青年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光荣传统、弘扬爱国精神、勇担时代重任的一次大会,是学院全体团员青年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学院共青团工作回顾过去、面向未来的起点。吴巨慧老师肯定了学院团委围绕“建设综合实力强、特色鲜明、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教育学院”的战略目标、弘扬“求是育英”的文化传统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并对全院团员青年提出了三点要求:树立学校自信,知校、爱校、荣校,感恩学校、热爱学校、赞誉学校;树立学院自信,以主人公意识参与学院的各项工作,为学院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树立成才自信,志存高远、德才并重、勇于开拓,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才华、有气质的青年。
教育学院团委书记施晨辉老师在大会上作了本届团的工作报告,指出虽然近年学院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问题和挑战,应继续关注如何让不同学科学生进一步交叉和融合、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队伍服务型领导力、如何进一步培养品学兼优的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和优秀人才、如何进一步在校内外有影响力的平台上实现“零”的突破等关系青年学生成长、携手国际先进水平浙大教育学院建设的迫切任务,并从七个方向进行了思考和设想:要做问题和目标导向的组织队伍建设,激发活力;要将规范和创新相结合,充分使用好团学经费;要通过信息对称来保障和支持“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要在更多校内外的研究性学习、交叉学习、跨境学习、创新创业学习、服务学习以及相关的标志性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推动实践育人;做好毕业学年团员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在传承和创新中塑造教育学院青年文化的“箭”、“墙”、“剑”、“桥”,彰显学院的阳光气质。
随后,大会审议通过了《教育学院学生干部管理与考核细则》。《细则》分为五大版块,明确了学生干部管理与考核各个关键环节的导向和底线,强调学生干部应坚持学业与工作能力发展并重,提出“院内兼职不超过两项”的明确要求;建立学生评议、教师评议、学院考核三方结合的评价机制,将重心始终落在最基层的“班组评议和工作团队评议”,采取六四开的权重分配;采用不良学风的“一票否决”制度,联系教育教学大研讨,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提升和发挥学生骨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共青团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委员会委员。
大会在激昂的团歌声中胜利闭幕,但教育始终在路上,新一届团委委员将带领广大的青年团员们和所有教育学院的学子们一起追寻梦想、实现超越、遇见更好的自己。共青团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委员会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团结动员广大团员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为创建世界先进水平教育学院而奋斗。
撰文:王林卉 陈鸯鸯
摄影:姚佳佳 陈佳钰
摄像:饶鼎新 翟 燕
2015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