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十佳青年岗位能手
求学问道、其修远兮
——记光电系杨青老师
[人物名片] 杨青,浙江大学光电系副教授,中共党员。杨青教授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于2008年和2012年两次被评为“浙江大学光电系先进工作者”,2012年在光电系教学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2013年获“浙江大学信息学部青年教师奖”一等奖,参与创建的纳米光子学研究生核心课程获“浙江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3年3月1日,浙江大学光电显示所工会组长、光电系科研技术骨干杨青教授应邀接受浙江大学青年素质发展中心的采访,为广大浙大学子分享她学习工作的宝贵经验。杨青教授为人和蔼可亲,言谈谦虚严谨。采访过程中,她从自身学习、工作、科研的奋斗经历谈到自己总结的实际经验,并以此勉励广大青年学子对待工作与学习务必谦虚谨慎、踏实认真,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
分享求学经历:“浙大学子学习要谦虚谨慎、踏实认真、不断进取”
2001年杨青教授从浙江大学材料工程学系本科毕业,凭着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国家硅材料重点实验室继续研究,并在浙江大学直博,师从知名教授杨德仁。正是从那时起,杨教授开始进行微观纳米材料及器件的相关研究。杨教授的导师教导她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番语重心长的教诲,杨教授到现在一直铭记心中并笃行之。2006年杨教授博士毕业,到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师资博士后工作,合作导师为著名教授童利民。期间杨教授从导师“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中受益良多。不仅如此,杨教授还曾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深造。谈起那时与她合作的王中林教授,她深有感触:“王教授异常高效的工作效率、平易近人的生活态度和谦虚谨慎的治学理念使我终生受益。”
目前杨教授在光电显示所工作。光电系的刘承教授、白剑教授和刘旭教授等都在学习和工作上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和支持。谈到这里,杨教授满怀感激地说:“我心里一直觉得社会给了我很多,我应该好好回报社会。这也使我一直有一个较好的心态,能够沉下心来读书和工作。”
“每个浙大学生在天资上都是非常聪明的,学习和科研的差别主要在于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和是否能耐得住寂寞。”杨教授相信,只要我们肯花时间、肯动脑子,多在实践基础方面下功夫,每个人都可以做得非常好。
分享科研趣事:“不懈坚持才能胜利、基础扎实是制胜关键”
当谈到科研创新时,杨教授谦逊地说:“谢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不过我现在觉得我们的工作成果还不是非凡的。我们只是取得了初步的进展。”杨教授以他的学生钱浩亮最近发的一篇ACS Nano文章为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科研故事。
钱浩亮同学是2013届本科毕业生,他从2011年开始跟随杨教授做研究。杨教授认为他是一个非常适合做研究的人:基础扎实、心思细致,不仅学习勤奋刻苦,还善于向别人请教。
那时杨教授他们进行的是一个可见光表面等离子电调制的工作,这项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表面等离子体可将光约束在衍射极限以下,对SPP的调制及其在光通信等领域的应用非常重要。而可见波段的电调制由于需要达到很高的电子浓度、避免绝缘层的击穿效应,是一个很难的题目。钱浩亮、马耀光和杨教授一共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进行理论计算、器件设计和测量,最终获得了很好的结果。杨教授感怀地说:“我们很兴奋,对结果也很自信。”
然而当他们把文章投稿到一些优秀的科研杂志时,却都遭到了拒绝,这令他们受到很大的打击。杨教授不禁反思:问题出在哪里?他们痛定思痛,并和其他相关老师讨论后认为,是自己的物理解释不够清楚,不符合严谨细致的要求。
于是杨教授等人重新进行理论计算,同时与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的多个教授进行了讨论,费了很大功夫,成功地把理论充实起来,这才重新投稿到ACS Nano。结果评审反馈非常之好,该篇文章甚至还被选中作为”The Editor’s Choice”向读者推荐。坚持不懈的杨教授和同学们终于通过辛勤的努力收获了成功的硕果。
从杨教授的科研工作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第一,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千万都不要轻言放弃;只要是我们自己坚信正确的东西,那么坚持到最后总会有拨云见日的时候,相信风雨过后,终见彩虹;第二,做研究永远不要怕麻烦、怕辛苦,一定要把基础打牢,把理论夯实,尽量多花时间把物理机理弄清楚,这将对以后长远的发展有莫大的助益。
分享人生经验:谦虚学习、不断进步,求学问道、其修远兮
当被问及人生经验时,杨教授特别推崇“谦逊使人进步”这句名言,她甚至说:“不要用‘高大上’和光辉等词语来形容我。因为实事求是来讲,咱们浙江大学很多教授都比我优秀很多。”杨教授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善于向身边有才干的导师、同事学习。“他们的科研成就和教学能力都远远高于我。”杨教授如是说。
说到工作,杨教授颇有感触,“等你们工作了就会发现,比我们强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不断进步。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做的还很不够,我只是做到了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和同事和睦相处,能帮的时候尽量互相帮忙。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多为我们的后代和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但是现在做的还很不够。一个是自己能力不够,另外是魄力不够,很多时候都在为生活奔波。”从这些饱含经验和真情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杨教授的语重心长,也能更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
最后,杨教授给予我们青年学生学习发展的一点寄语和感悟:“时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知足;趁早多下功夫打好基础,日后工作少吃苦头;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功夫总有一天可练成;多孝敬父母关爱家人,人生少留遗憾。”
【采访后记】
根据杨教授近二十年来的求学、工作、科研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浙江大学“青年岗位能手”的卓越风采。我们要学习杨教授谦虚刻苦、坚持不懈、兢兢业业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勇于开拓创新,矢志艰苦奋斗,在自己未来的工作领域中为国家做出贡献,在报效祖国、奉献社会中收获人生真谛。
作者:张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