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十佳青年岗位能手

以联络促发展,以尝试善自我

——记发展联络办公室鲁小双老师

[人物名片] 鲁小双,现任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项目管理部副主任,曾获2011年度机关“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于2008年和2012年两度荣获浙江大学奖教金。鲁小双老师在发展联络办公室工作八年以来,凭借良好的职业素养完成了诸多成果:《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工作专题调研报告》等重要办公室文稿起草工作;校友总会换届大会、多场大型捐赠活动、颁奖活动、座谈会等校内外多项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汤永谦学科建设发展基金等100余个捐赠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等。不仅如此,鲁老师还曾担任云峰学园工科信息2010级党支部兼职辅导员。

乔舒亚·J·马里恩曾说:“挑战让生命充满乐趣,克服挑战让生命充满意义。”鲁小双老师便是这样。面对工作中出现的诸多挑战,她没有退缩,而是以极大的热情去面对、去尝试。她不但认真扮演好自己已有的角色,还勇于去扮演崭新的角色,从而让自己的人生因忙碌因充实,因尝试而丰富多姿。

学校发展背后的力量

校友捐款既是学术自由的财务保障,也决定着大学对学术研究、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投入水平。相比国外而言,国内高校,如浙大,社会捐助的比例明显较低。要将浙大建设成世界一流的高校,必然要提高社会捐助比例。校发展联络办公室便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当被问及工作内容时,与发展联络办“风雨同舟、相伴相长”整整8年的鲁小双老师侃侃而谈:“校发展联络办是校友总会、浙江大学基金会和浙大发展委员会的秘书处,是浙大面向外界的一个窗口,同时与学校的其他部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为同学们所熟知的学校设立的近30种奖学金和助学金等,都是由其向社会各界募集的。”

而当谈及发展联络办在同学中“默默无闻”这一现象时,鲁小双老师只是淡淡地笑了笑:“一是因为我们部门负责的是对外的资金募集等工作,对内的具体事务则更多地交由学生工作部等部门,二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特别去宣传,只要最终受益的是我们同学,我们就不去追求知名度”。她眉宇和言辞中所流露出的对自己工作的满足和自豪以及她那不耽于虚名的态度委实令人敬佩。

鲁小双老师就是这样,兢兢业业、始终如一地在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校友感情的联络员

鲁小双老师说:“我们学校每年接受捐赠款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都来自校友,所以浙大的校友工作做得还是比较好的。校友之所以愿意回馈浙大,主要因为他们心底对母校的认同感,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学校的凝聚力。当然,在与校友的前期沟通中,我们不会要求他捐多少,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我们发展联络办就是帮校友来达成这个回报母校的愿望的部门。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维系校友与母校的情感联系,所以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他们对归属感的情感需求。”

鲁小双老师列举了一些她曾参与负责的联络校友感情的活动,如校庆、校友婚礼、聘任班级联络员、推送校友信息报、印发实体刊物《校友》、向校友公布浙大近期动态发展和校友年度捐赠会等。其中,她着重回忆了她负责主持的一届共有250多名来宾参加的“校友会换届典礼”。她不仅和几位老师一起熬夜写新闻稿、主持词、发言稿,还要负责现场招待、进度协调,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虽然工作繁琐复杂,但她深为自己能为校友和母校搭起沟通的桥梁而欣慰。

敢于挑战自我的勇士

除去发展联络办的常规工作,鲁小双老师还两次被抽调到浙江省政协负责会议纪要工作。她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感慨道:“没有丝毫准备,要在规定时间内记录和整理委员们的讲话要点,既要保持原汁原味,又不能有遗漏,难度真是非常之大。有一次省领导要对政协委员讲话纪要进行审核,那时已经凌晨2点多钟了,我们还在宾馆里等回复,压力真的很大。”

即使工作如此繁忙,天生喜欢和学生打交道的她还是努力争取到了担任云峰学园工科信息2010级第一党支部书记和2010-2012兼职辅导员的机会。除了常规的党支部工作,她会主动地走向同学,了解他们的想法。同学们如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了问题也都喜欢和她沟通,说她就像“知心姐姐”。鲁小双老师认为这种被信任的感觉“真好”。说起当年的同学和同事,她脸上的是掩不住的欣慰和开心。她觉得这几年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很有意义,能让自己成长充电”。

鲁小双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喜欢挑战的人。她喜欢从事不同的工作,体验不同的人生。在不断调整和锻炼以适应新角色的过程中,她收获的是自我的成长和完善。

【采访后记】

初见鲁老师时,她带着亲切温润的微笑,令人如沐春风,也融化了我内心的忐忑不安。她就像一位知心姐姐,带我们走进了她丰富多彩的工作生活,也走近了“发展联络办”这个以前我们并不十分了解的学校行政部门。短短半小时,我便为鲁小双老师的魅力所折服,受益匪浅。祝愿发展联络办能凝聚到更多的力量,成为学校发展更坚实的推动力。也祝愿鲁小双老师能继续以饱满的勇气和热情,迎接那未知的缤纷人生。

作者:吴珂珂